
閱讀一篇短文不僅可以練習我們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文章中學習到一些作者想要表達情感時的一種方法,下面小編整理了牛老爺的痰盂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牛老爺在做稅關監督的時候,曾經親手打過庶務科科長兩個很響的嘴巴。打嘴巴的原因是買汽車。庶務科科長是個摩登人物,很•曉得汽車的式樣,構造,舒適,速度,與怎樣拿扣頭。車,設若完全由一般的摩登人物來看,真是輛好車,式樣新,座位舒服,走得穩而快。
科長押著新車,很得意地開到監督門外。監督正在書房里看書。所謂看書,就是在床上躺著吸煙,而枕旁放著一本書。遇到客人來,監督便吸一氣煙,翻一翻書。
科長進了書房,監督可是并沒去翻那本天書。科長不是客人,監督用不著客氣。連連吸了好幾氣煙,監督發了話:“你知道我干嗎買這輛車?”
“衙門的那輛太舊了,”科長試著說,“那還是——”他要說,“那還是去年買的呢,”可是覺出“去年”與那“還”字間的文氣不甚順溜。
監督搖了頭:“一點也不對!我為的是看看你辦事的能力怎樣。第一件我要問你的,你知道我的房子是新賃的,而沒有車棚,同時你又曉得我得坐汽車,為什么不先派人來造車棚子呢?”
“馬上我就派人來修!馬上——”科長的嘴忽然有點結巴。“馬上?你早干什么來著?先看看車去!”
科長急忙往外走,心里輕松了一點,以為一看見車,監督必能轉怒為笑的。
看了車里邊一眼,監督給了科長兩個嘴巴。
“我問你,”監督用熱辣辣的手指,指著科長熱辣辣的臉蛋:“你曉得不曉得我這老一點的人有時候是要吐痰的?痰要是吐在車里是否合于衛生?那么,為什么不在車里安個痰盂?馬上就去安一個!”科長遮著臉說。
“安什么樣子的?怎么個安法?我問你!”監督的綠臉上滿跳起更綠的筋,像一張不甚體面的倭瓜葉似的。“買一只小白銅的,大概——”
“買一只,還大概?你這個東西永遠不會發達了,你根本不拿事當事做!你進來!”
科長隨著監督又進了書房。
監督喝了口酣茶,喘了口氣,繼續訓話:“就拿安一只痰盂說,這里有多少學問與思想!買一只,還大概?哼!以科學的態度來講,凡事不準說大概!告訴你,先以藝術的觀點來說,這只痰盂必須做得極美,必定不能隨便買一只。它的質,它的形,都須研究一番。據我看,銅的太亮,鐵的太蠢,鍍銀的太俗,頂好是玉的。至于形,若是仿古呢,不妨仿制古代的壺或鹵,上面刻上鐘鼎文,若是新創呢,就應當先繪圖,看了圖再決定上面雕刻什么。質與形之外,還要顧到衛生的條件。它下面必須有一條不礙事的皮管或鋼管,通到車外,使痰滑到車外,落在街上,而不能長久地積在孟中。與此相關的,還要研究痰盂的位置與安法;位置,不用說,必須極方便;安法,不用說必須利用機械學的知識,蓋兒自動地起落,盂的本身也能轉動,以備車里有二人以上的時候都不費事而能吐痰。我這不過是指示個大概,可已經包括好幾種學問在內;要是安心去細想,問題還多得很呢!你呀,年輕的人,就是吃虧在不會用這個。”監督指了指腦袋。
科長“嗯”了一聲。
“嗯什么?”監督又強硬起來:我說你沒有腦子!”
科長摸不著頭腦,一手遮臉,一手抓頭。
監督嘆了口氣。“你回去吧,先派四名木匠,四名泥水匠,兩名漆匠,兩名機器匠來。車棚,痰盂,地板,浴室,小孩的玩具,都得收拾與建造。我用不著你,我自己會告訴他們怎么辦。”
科長先把木匠們派來,而后到醫院去看牙。第二天、第三天,幾乎是天天,他總到監督宅里去看一眼,仿佛他很喜歡牛監督似的。
在監督宅里,他遇見了會計科長。會計科長不但沒挨嘴巴,并且連監督家中的廚子與男女仆的工錢也蒙監督允準由衙門里代開;關于那十幾個匠人的工資自然更沒有問題。
十幾個工人幾乎是晝夜不停地工作,連監督的小孩坐著玩的小板凳都由監督自出花樣,用紅木做面,精嵌蛤蚌的花兒。可是沒看見他們做那個藝術的科學的衛生的痰盂,原來監督已決定到福建定做五十個閩漆嵌銀的。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牛老爺的痰盂”為題,新穎而又有諷刺意味,小說中嘲諷的對象不僅有主人公稅關監督,還有庶務科長和會計科長。
B.“科長不是客人,監督用不著客氣”,這既揭示了監督對待不同身份的人態度不同的勢利,又暗示了后文他對庶務科長的態度。
C.庶務科長“挨嘴巴”是小說的中心故事,文中多次描寫與之相關的細節,既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又使小說在結構上渾然一體。
D.小說善于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尤其是稅關監督牛老爺這一形象,正是借助極富個性的語言描寫,讓人讀來如在眼前。
8.小說在情節發展上善于制造意外,請從文中找出一個例子并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9.請概括小說主人公稅關監督身上有哪些“老爺”做派,并結合小說中與“痰盂”有關的情節簡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