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羽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追趕隊伍的小兵》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追趕隊伍的小兵》閱讀原文:
①槍聲和爆炸聲忽然停了,怒吼的北風狂暴地刮過,茫茫林海又發出了山呼海嘯的咆哮聲,濃濃的硝煙快速消散了。
②抗聯官兵陷入絕境——彈盡糧絕。山下的日軍計伐隊一時不明所以,不敢輕舉妄動。戰士們趴在白皚皚積雪上,慢慢爬到了連長的周圍。連長從懷里取出僅有的兩顆手榴彈,低聲說:“最后的時刻到了。”戰士們誰都不說話,只是悲壯地點了點頭。
③突然,一個老戰士說:“連長,要起大煙炮了。”連長忙追問:“老程,快看看,得多長時間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說:“一袋煙吧。”連長興奮地說:“有救了!兩人一組,大煙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只管跳下崖去,一定要想方設法活下去,追上隊伍。”
④老程拍拍身邊的小戰士說:“柱子,咱倆一組,跟緊我。”說著,老程解開腰間的麻繩,將一頭遞過去,讓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臉凍得發青,兩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將麻繩系好。
⑤山下的日軍終于反應過來,判斷山上的抗聯戰士沒有彈藥了,嗷嗷叫著,向山上沖。鬼子離得越來越近了,連長猛地將手榴彈甩下去,戰士們用盡力氣高喊:“沖啊!殺呀!跟他們拼了!”
⑥爆炸的聲音剛剛傳來,天就變了,肆虐的北風突然膨脹了無數倍,狂風裹挾著雪粒子,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團,變成了一個個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轉著、飛舞著,鋪天蓋地到處都是,天地之間頃刻變得一片混沌。這就是讓人聞風喪膽的東北大煙炮。
⑦山下的日軍一片混亂,抗聯戰士們立刻兩人一組,用盡最后的力氣,向山頂拼命攀登。柱子人小腿短,力氣早已用盡,全憑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強邁開腿。老程將柱子拉進懷里,湊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緊我。”老程將柱子嚴嚴實實地接在懷里后,倒退著跳了下去……
⑧肆虐的大煙炮一直到黎明時分才停,不過雪仍然在下。柱子終于清醒了,他努力鉆出老程的懷抱,才發現兩人已經讓厚厚的積雪掩埋了。
⑨柱子輕輕推推老程,見老程毫無聲息。柱子心慌起來,卻沒有什么好辦法,只得摘下狗皮帽子,將帽子覆蓋在老程的臉上,然后慢慢地將兩人頭部的積雪拍實。柱子將凍僵的兩只手焐在老程的臉上,試圖讓老程在這一絲溫暖里緩醒過來。讓柱子驚喜的是,老程真的慢慢醒了。
⑩柱子喜極而泣,老程用盡力氣,才斷斷續續地說:“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隊伍。”冰涼的淚水在柱子臉上流淌,他緊緊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著說:“老程叔,你別離開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會兒,又艱難地說:“孩兒呀,雖說,你還,不到,十五歲,可你,是抗聯戰士。”說完,老程不說話了。
?老程的臉是安詳的,就像睡著了一樣,胸口上竟然有一穗黃色的老苞米棒。這是三天前,每個人分到的最后一穗老苞米。正是這穗風干堅硬的老苞米,才讓這支抗聯小部隊完成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的任務。
?柱子將沒有子彈的三八大蓋槍從老程的身上輕輕摘下,把老苞米揣進懷里,又將老程的狗皮帽子扶正,然后跪在老程身前。柱子大哭著說:“老程叔,沒有你我早就死多少次了,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隊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殺敵人,給你們一家人和我爹我娘報仇。
?柱子用潔白的雪將老程掩理了,慢慢地向山下走去。沉重的步槍極大地消耗著柱子的體力,柱子一下子倒在厚厚的積雪上。他喘息了好久,連吃了兩口雪,掏出苞米棒,將剩下的幾粒石子一樣硬的苞米粒小心地放進嘴里,柱子舍不得一下子將苞米粒咽下去,他含了很久,才將苞米粒一個一個嚼碎,一點點地咽了下去。然后站起身,繼續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柱子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實現自己在老程叔面前發的誓。
?沒有風雪的崇山峻嶺是寂靜的、靜止的,只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在頑強地行進。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了,再爬起來。這個小小的身影讓寂靜的山林有了生氣,也有了希望。一望無邊的紅松樹和滿世界的皚皚白雪,一起注視著這個追趕隊伍的孩子……
(選自2018年第12期《小小說月刊》,有刪改)
《追趕隊伍的小兵》閱讀題目:
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開頭點明了故事發生在戰場之中,而對北風與林海的咆哮聲的描寫則為后面“東北大煙炮”的來臨做了鋪墊。
B. 文中描寫惡劣的自然環境,有力地突出了抗聯戰士在彈盡糧絕之時英勇無比的斗爭精神。
C. 柱子與老程叔在戰斗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最后老程叔為保護柱子付出了生命,體現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D. 小說通過血戰、跳崖、追趕隊伍等情節,著重塑造了抗聯戰士的群體形象,贊揚了他們敢于犧牲的革命精神。
8. 小說第⑥自然段形象地描繪了“東北大煙炮”,有什么作用?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9. 小說以小戰士在白雪中行進這一開放式結尾作結,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