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多數,在諸多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肖邦之夜》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肖邦之夜》閱讀原文:
① 四季之夜,秋夜在北京最美。去年北京的秋夜,因有一夜是傅聰①演奏的“肖邦之夜”,更是平添了一分難得的美麗與溫馨。
②音樂并非與北京無緣。北京有無數的夜晚,歌吹樂喧,有的是“迪斯科”和偽搖滾,也不乏酒吧的靡靡之音,還有大街上劣質音箱里迸發出的燥熱的電子樂聲。只是沒有肖邦,肖邦似乎在遙遠的巴黎或者華沙。
③是傅聰①為我們帶來了肖邦,從異國他鄉,從夜的深處。
④傅聰走上臺來,一件黑色的燕尾服,和18年前回國演奏時好像沒什么兩樣。他的手指還是那樣的美,雖然纏著繃帶,卻依然柔若無骨,觸動琴鍵時連琴鍵也變得柔軟得如一匹黑白相間的絲綢。我坐在樓上的第一排,他的手指看得格外清楚,清風臨水一般掠過琴鍵,那美妙的琴聲便像是蕩漾起一圈圈清澈動人的漣漪,偌大的劇場和我的心都被這琴聲撫摸得有些濕潤了。
⑤看傅聰坐在鋼琴前彈奏,讓我不禁想起了柏遼茲當年看肖邦在鋼琴前演奏時曾經說過的話:“他變成了一位詩人,歌頌著自己幻想中的主人公奧西安式的愛情和騎士風度的功勛,歌唱著他遙遠的祖國。”在我眼中,傅聰和肖邦在鋼琴旁疊印著,融為一體。想想他和肖邦共同的身世,萍飄絮泊,浪跡天涯,便越會體味出柏遼茲話中的滋味。
⑥說實話,傅聰帶來的肖邦的鋼琴曲,我有許多的遺憾。我并不大想聽肖邦的前奏曲,雖然才華橫溢,但怎么也脫不出練習曲的痕跡,是太小的小品。而我想聽的那些情愛纏綿、美麗而憂郁的夜曲,他此次并未演奏,比如被譽為“抒情詩篇”的升F大調和降D大調夜曲。但他畢竟為我們帶來了那樣動聽的、明朗而寧靜的降B小調、降E大調夜曲,凝神諦聽,琴里關山,夢中明月。還有他年輕時彈奏、得到了肖邦鋼琴比賽大獎而就此走向世界的、他最拿手的瑪祖卡……這就夠了,因為它們畢竟都是玲瓏剔透的詩。在一個楓樹已不再那樣火紅、銀杏已不再那樣金黃的“污染”嚴重的季節,在一個包括音樂在內的文化世界變得王綱解體卻王旗頻變的季節,一顆赤子之心尚存,一粒詩的種子尚存,不僅保護得那樣好,還能讓它綻放出如此美麗清新的花朵來,已是實屬不易之事了。
⑦是的,“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那樣,就誤會了肖邦,也誤會了傅聰。聽肖邦,確實能聽出美麗與纏綿;但的確也能聽出斷鴻聲遠、天涯望盡,聽出萬里寒煙、一片冰心,聽出心律如歌、思念似海……
⑧演出結束了,大家拼命地為他鼓掌,他雙手抱在胸前深深地向大家鞠躬。
⑨那晚的夜色真好,好像真的濾掉了許多喧囂和濁熱,好像真的充溢著幾分寧靜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遠方、在夜的深處有關切的呼喚和等待……是因為有這美妙的琴聲,像花香一樣彌散在夜色之中;是因為有“肖邦”向我們走來,用那有些冰涼卻柔軟的手指,用那善感的心和美好的音樂,將夜色和我們一起擁抱。我知道以后會有許許多多的夜晚在等待著我們,但肖邦之夜并不會多。許多的美好,就是這樣的短暫易逝,卻會長久地印在我們的生命里。
⑩回家的路上,肖邦漸遠。起風了,吹起的塵埃飄蕩在秋日的夜空,與落葉同飛。
1998、10 (有刪節)
注:①傅聰,世界著名鋼琴藝術家。1959年,因其父傅雷(大翻譯家)被劃為右派,出走英國,后加入英國國籍。文革期間不能回國。
《肖邦之夜》閱讀題目:
2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 北京的秋夜最美,夜色浸潤了作者細膩的心,也為傅聰演奏的“肖邦之夜”,平添了一分難得的美麗與溫馨。
B. 第②段寫北京夜晚音樂的喧鬧淺俗,為肖邦音樂會鋪墊了底色,不僅可反襯其高雅,也表達著作者的好惡。
C. 文中對傅聰“手指”及琴聲的描寫,優美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及其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
D. 傅聰那晚彈奏的降B小調、降E大調夜曲,歌頌著奧西安式的愛情和騎士風度的功勛,猶如玲瓏剔透的詩。
E. 作者以細膩的筆調,將自己對肖邦、傅聰及其音樂的深刻理解與摯愛娓娓道來,行文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
24. (1)第⑥段中作者認為“這就夠了”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是的,‘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這里的“情”,指的是什么感情?作者為什么說“那樣,就誤會了肖邦,也誤會了傅聰”?(3分)
25. 關聯全文,說說文章結尾段中的畫線語句“秋夜”描寫的作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