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在相持階段,( )將成為我方的主要的作戰形式,而運動戰和陣地戰是輔助形式。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在相持階段,( )將成為我方的主要的作戰形式,而運動戰和陣地戰是輔助形式。
答案
游擊戰
解 析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在相持階段,游擊戰將成為我方的主要的作戰形式,而運動戰和陣地戰是輔助形式。
擴展知 識
游擊戰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并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逃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斗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游擊作戰在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而不是陣地戰,也不是集中作戰,因此不能在戰役戰術上受束縛。講到戰術,則游擊戰爭的基本作戰形式不是別的,乃是襲擊。襲擊是攻擊的一種,游擊戰爭不注重正規的陣地攻擊這種形式,而注重突然襲擊或名奇襲的這種形式,這是因為游擊戰爭是戰略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非如此不能達到目的。
抗日戰爭時,中國的軍事力量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力量相對于日本還是有差距。但是,游擊戰的特點和條件決定了我們采取游擊戰的必然和必勝。中國共產黨在對日作戰所使用的游擊戰有幾個特性:
它主要不是在內線直接配合正規軍的正面作戰,而是在外線、在敵之后方獨立作戰,承擔著獨當一面的戰略任務。
它不是小規模的,而是大規模的,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它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貫穿于戰爭的全過程。
它不是“流寇”式的,而是以抗日根據地作依托。
它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與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斗爭相配合。
它不是僅僅由正規軍承擔的,而是有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
它不是永遠停留在游擊狀態,而是隨著戰爭的進程逐步向正規戰發展,使之成為最終戰勝敵人的重要因素。
中國在日軍敵后的游擊戰給侵華日軍造成了相當的兵員損失,削弱了日軍“以戰養戰”搜刮淪陷區支撐前線的能力。據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華北方面軍參謀部任職的加登幸太郎說:“現在回憶起來,筆者在任時,整個方面軍一天平均死傷50名。50名雖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離開戰列,是大消耗戰”。 1937年9月23日,國民黨中央社發表了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標志著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谷諔馉幦姹l后,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同意將紅軍和南方八省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敵后,開展廣泛的抗日游擊戰爭。
在敵后戰場,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機場、百團大戰、黃土嶺伏擊戰等一系列輝煌的戰績,特別是到抗戰后期,建立了19塊大的抗日根據地,將日本侵略軍壓縮在鐵路線、大城市狹窄的點、線區域,使其瀕臨失敗的邊緣,為抗日軍民的戰略大反攻創造了條件。
中國戰場上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與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緊密配合,將士團結協作,浴血奮戰,陷敵于進退唯谷的境地,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吞并中國的迷夢。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