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毛澤東多次重復的這個“轉折點”是?
A.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B.三大戰役取得偉大勝利
C.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毛澤東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毛澤東多次重復的這個“轉折點”是?
A.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B.三大戰役取得偉大勝利
C.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A
1947年6月30日這一天,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為標志,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戰略進攻。
自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以來,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的作戰,整個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軍隊總兵力由內戰初的430萬下降為370萬,人民解放軍則由100萬發展到195萬,其中,解放軍的機動兵力較國民黨軍多。解放軍的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擴展知識
敵我力量的變化,使得人民解放軍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由戰略防御轉變為戰略進攻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及時作出了戰略進攻方針和主要進攻方向: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兵團挺進豫西;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轉戰蘇魯豫皖地區。三路大軍突出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后,展開外線機動作戰。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至海邊的廣大中原地區向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反攻。
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央軍委“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黃河,直趨大別山”的戰略方針,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大軍,從山東陽谷以東150余公里的8個地段上強渡黃河,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黃河防線,拉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解放軍渡過黃河之后,蔣介石慌忙調集兵力,企圖逼迫劉鄧野戰軍北退或者背水一戰。7月,劉鄧大軍發起魯西南戰役,經過28天激戰,殲滅敵2個師部、9個半旅共5萬6千多人。接著,部隊長驅南征,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包圍當中殺開一條血路,經過20多天的行軍和戰斗,在8月底勝利到達大別山區,完成了千里躍進的壯舉。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