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11月,毛澤東開始著手解決當時最為突出的農業和農村問題。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的方針是( )
A、“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B、“調動國內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
C、“調整、改革、整頓、提高”
D、“既反保守又反冒進”
1960年11月,毛澤東開始著手解決當時最為突出的農業和農村問題。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的方針是( )
A、“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B、“調動國內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
C、“調整、改革、整頓、提高”
D、“既反保守又反冒進”
答
案A
解析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的方針是"調整、鞏固、充實、提高”,A正確。
干擾選項分析:
《論十大關系》圍繞的基本方針是調動國內外—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這也成為了中共八大的指導思想;
針對1977年至1978年出現的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的情況,1979年4月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
中共八大路線在經濟建設上,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擴展知識
八屆九中全會于1961年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83人,候補中央委員87人,另有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市、自治區黨委的負責同志23人列席了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貫徹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的《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即“十二條”)和農村整風整社等問題。全會聽取了李富春作的《關于1960年國民經濟計劃執行情況和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主要指標的報告》。全會討論并通過了李富春的報告。全會的主要內容是:
(1)國民經濟問題。全會根據我國當時經濟工作中出現的比例關系嚴重失調和嚴重不平衡問題,決定從1961年起,對整個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這個方針以調整為重點,適當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關系和發展速度。全會要求在編制國民經濟計劃工作中,要按農、輕、重的次序安排經濟。
(2)市場商品供應問題。全會指出,由于農業欠收和輕工業原料不足而形成的市場商品供應的暫時困難,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全會要求各有關部門迅速采取措施,幫助輕工業、城鄉手工業、家庭副業和郊區農業的發展,增加各種日用品和副食品的生產;同時改進商業工作,活躍農村市場,以便逐步改善商品供應狀況。
(3)農村問題。全會通過了在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產生的《關于農村整風整社和若干政策問題的討論紀要》。紀要肯定了貫徹緊急指示信后,農村的形勢開始好轉,并決定在農村深入貫徹“十二條”,繼續進行整風整社。會議還聽取和討論了鄧小平《關于1960年1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報告》,并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關于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決議》。會議批準了1960年9月中央政治局關于成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個中央局的決定。八屆九中全會正式通過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它對于后來大規模的經濟調整工作起了巨大指導作用。“八字方針”貫徹執行的結果,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克服了嚴重困難,取得了新的進展。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