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務運動是一場由封建大地主統治階級領導的自救運動。導致洋務運動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指導思想的封建性
B、對外國具有依賴性
C、建設資金的匱乏性
D、洋務企業管理的腐朽性
洋務運動是一場由封建大地主統治階級領導的自救運動。導致洋務運動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指導思想的封建性
B、對外國具有依賴性
C、建設資金的匱乏性
D、洋務企業管理的腐朽性
答案
ABD
解析
洋務運動歷時30多年,雖然辦起了—批企業,建立了海軍,但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甲午戰爭—役,洋務派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最后,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正因為如此,洋務運動不可能為中國擺脫貧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終失敗的命運。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在封建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發展近代企業,故A正確;洋務派官僚主張對外“和戎”,興辦企業一切依賴外國,故B正確;洋務運動的資金問題不是很突出,選項C錯誤,洋務企業管理的腐朽性是失敗的原因,D正確。所以正確答案為選項ABD
擴展知識
洋務運動的口號是“自強”、“求富”。其分類思想就是“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 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系,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后四個字“ 中體西用” ,表明洋務運動與本國封建主義傳統文化的關系,表明中學與西學各自在洋務運動中的地位,即以中學為主體,西學為輔用。“師夷制夷” 、“ 中體西用”,也是洋務運動中洋務派處理中西民族國家關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在洋務運動時期,從馮桂芬的“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到薛福成的“今誠取西人器數之學,以衛吾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都是作為一種理論服務于“求強”、“求富”這一洋務運動主導思想的。
最先提出中體西用這一思想的是洋務派思想家馮桂芬。他于1861年在《校邠廬抗議》一書中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數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他以“本”“輔”的主從關系來處理中學與西學的關系。從字面上,一字不差地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人,是《萬國公報》的編者沈壽康。1896年四月,他在《匡時策》一文中說:“中西學問術自互有得失,為華人計,宜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中學”、“西學”,最初都是作為學問提出來的。“中西學問” 對于社會,對于一個政權,對于統治者來說,本來都是“用”,沈壽康在此以“體”“用”處分,并非是作為目的與手段之分,而只表明主次。這種主次之分,是“為華人計”。是為了發展中華民族,是為了在學習和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時候,維護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在中西文化大交流中,保持中華民族的特色。不僅要保留使用中國的學問,而且要將其放在主要的地位,還要使西學與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為發展中華民族服務。因此,由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口號非常簡切地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一般思想傾向,甚至可以說,在當時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以先進的西學作為侵略中國的手段的情況下,這個口號是一面愛國的旗幟。因此,它在中國的大地上,風行數十年而不衰。新老洋務派思想家,不斷地舉起這面旗幟,并不斷地闡發這一口號的內容。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