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的反侵略斗爭中,有許許多多的英雄為守衛國家而犧牲,以下屬于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以身殉國的愛國將領有( )
A、陳化成
B、鄧世昌
C、林永升
D、關天培
近代的反侵略斗爭中,有許許多多的英雄為守衛國家而犧牲,以下屬于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以身殉國的愛國將領有( )
A、陳化成
B、鄧世昌
C、林永升
D、關天培
答案
BC
解析
在抗擊外國侵略的戰爭中,許多愛國官兵英勇獻身。如:鴉片戰爭期間,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江南提督陳化成、副都統海齡(滿族)。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提督史榮椿、樂善(蒙古族)。中日甲午戰爭時,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遠艦管帶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國。A、D錯誤,B、C正確。
擴展知識
甲午中日戰爭
爆發標志: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發動豐島海戰,在豐島附近海域對中國運兵船及護航艦只發動突然襲擊。
時間:甲午戰爭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至8月1日清朝政府對日宣戰和日本明治天皇發布宣戰詔書,1895年4月17日以簽署《馬關條約》而告結束。
甲午戰爭爆發的標志是甲午戰爭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時代背景: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于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才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制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并不比日本弱。
造成的影響: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中國的自強相當有利。甲午戰爭前,遠東地區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