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七屆三中全會。會議指出,要獲得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需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三個條件即: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
C.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 D.政權機構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
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七屆三中全會。會議指出,要獲得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需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三個條件即: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
C.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 D.政權機構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
ABC
七屆三中全會于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36人、候補中央委員27人。各省區市委、中央各部委負責人及有關工作人員43人列席了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確定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主要任務,以及為此必須進行的各項工作和所應采取的戰略策略方針。毛澤東主持會議。會議討論了毛澤東提交的《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書面報告。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我們國家的財政經濟狀況已經開始好轉,但還不是根本的好轉。要獲得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三個條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毛澤東在會上作了《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指出:四面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我們絕不可樹敵太多。會議聽取了劉少奇、周恩來、陳云、聶榮臻等人分別就土地改革、外交與統戰、財經、軍事等問題所作的報告,還聽取了薄一波、安子文、胡喬木分別關于稅收問題、黨的組織情況及發展和鞏固黨的組織問題、整黨工作的報告。會議確定要做好土改、穩定物價、調整工商業、外交、統一戰線、肅清反革命、軍隊整編、整黨等八項工作,以爭取在三年時間內,實現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為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條件。全會批準陳云在任弼時休假期間參加中央書記處工作。決定遞補廖承志、王稼祥、陳伯達、黃克誠為中央委員。決定撤銷黎玉、劉子久的候補中央委員資格。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