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
第一,“左”傾是反“圍剿”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他們在全國革命形勢有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的時候,卻過分強調全國性的“革命高潮”。
第三,在革命發展道路問題上,他們輕視農村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把紅軍說成是“農民出身的泥腿子”。
第四,在組織上,王明等實行宗派主義、懲辦主義和黨內斗爭中的過火政策。
第五,在軍事上,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者,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開始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主動進攻敵人的鞏固陣地,結果吃了敗仗。
戰爭評價
此戰,持續1年之久,是我軍戰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軍事失敗,其根本原因是戰略指導上的失誤,中央蘇區軍民全力以赴,為保衛蘇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付出了巨大代價,給予國民黨軍大量殺傷。
但由于中共中央實行錯誤的軍事戰略和作戰原則,使這次反“圍剿”作戰始終處于被動,以致在紅軍遭到嚴重削弱、中央蘇區大部喪失的情況下,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不過李德回憶說在國民黨采取逐步結營穩扎穩打的前提下,如何進行游擊戰,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回答。
王明(1904年5月23日—1974年3月27日),原名陳紹禹,字露清,安徽金寨縣雙石鄉(時屬安徽省六安市)碼頭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江局書記等職務。1930年從蘇聯回國后,打著“反對立三路線”旗號,在1931年1月的六屆四中全會上奪取了中共中央的領導權,至1934年間,在黨內推行了一條以教條主義、媚蘇親蘇為特征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對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危害。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