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1940年之交,為了將豐富的中國革命經驗系統化,闡明黨的理論和綱領,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指導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繼發表( )之后,毛澤東又接連發表( )等重要理論著作。
A. 《〈共產黨人〉發刊詞》
B.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C. 《新民主主義論》
1939年、1940年之交,為了將豐富的中國革命經驗系統化,闡明黨的理論和綱領,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指導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繼發表( )之后,毛澤東又接連發表( )等重要理論著作。
A. 《〈共產黨人〉發刊詞》
B.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C. 《新民主主義論》
答案
ABC
解析
1939年、1940年之交,為了將豐富的中國革命經驗系統化,闡明黨的理論和綱領,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指導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繼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之后,毛澤東又接連發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理論著作。
擴展知識
革命勝利后,中國向哪里去?毛澤東早在1940年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曾明確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前途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在西柏坡說,中國不采取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國會制度,而采取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制度,即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表明了新中國的前景是社會主義。
毛澤東認為,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由當代世界大勢和格局所決定的,是由經過反復選擇的中國人民的意愿所決定的,是由中華民族實現全面復興的奮斗目標所決定的。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是近代中國百年歷史得出的必然結論。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新中國在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和迅速恢復經濟的基礎上,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國家工業化同時并舉,平穩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成功在一個落后的東方農業大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以及相應的經濟基礎。
毛澤東較早地覺察到了蘇聯社會主義體制的弊端,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他撰寫的《論十大關系》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始階段基本經驗的重要文獻,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如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要把改善人民生活擺在重要位置、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兩個積極性和堅持“兩條腿走路”、發展國防先要發展經濟等,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了重要理論準備。
毛澤東曾深有感觸地說:“在民主革命時期,經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并不比認識民主革命規律輕松,同樣避免不了正確和錯誤、勝利和失敗的反復比較,也只有經過這樣的比較才能找到一條大體正確的道路。
今天,中國能夠穩健地走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能夠在一輪又一輪的世界經濟、政治急劇動蕩中穩步發展,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其根基就在于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