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靈魂的耳朵叫醒
潘炫
我想,這個故事一定能讓你銘記一生的。
有一個青年,二十幾歲,正是青春年華,卻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這是當時許多人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是自己到公安局投案,而且宣判那天,他很平靜。
他的父親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富商,對寶貝兒子的“所作所為”大為惱火, “恨鐵不成鋼”地責罵他犯傻。
曾經,他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有著一段快樂的少年時光,可是后來,他學會了逃學,打架,吸毒。
密封如籠的死囚房里,鋼鐵焊成了“天網”,執行槍決的前三個月,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夠快快結束生命,似乎,這個世界上已沒有什么東西能再讓他留戀。
直到他看到了一只麻雀。
那天中午,他正蜷在牢房的一角。突然在寂靜而空蕩的牢房里,他像是聽到了什么,站了起來,抬頭向上看,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一只麻雀在天窗的網格間歡跳亂叫,還不時地歪著腦袋看他。
他一動不動地凝望著這只麻雀,沒有人知道當時他都想了些什么。
只是從那一天開始,他天天望著天窗,他在等那只麻雀,但麻雀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
后來,他開始在看守所的《新生》小報上發表一些反省的文章,他說,我沒有想到,活到今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麻雀。
很多人不明白他在說什么,但我明白,他是真的第一次看到了麻雀——嬰孩般的驚喜和真誠的懷念為證!
活到那一天,他只看到了一只麻雀,卻是以死刑為代價。
不要可憐或是同情他,更不要恥笑或蔑視他,想想我們自己,可曾看見過一只麻雀?
故事還沒有完,但剩下的結尾,他永遠也不會知道了,就像他生命中的另一只麻雀,他永遠地錯過了。
接下來的故事是這樣引起的。
執行槍決前,他千囑萬托一個獄友出去后一定幫他了卻一樁心愿。原來,初三時,與他同桌的一個女孩因家境貧窮不得不輟學,臨走前女孩要他第二天送送她,并說有事求他。他猜想女孩是想向他借錢,他便準備好。可是,當天晚上他因打架受傷沒能去車站,所以他想求獄友出去后,幫他找那個女孩解釋一下,他不是故意失約的,他不是個不講信義的人。
一個劣跡滔天的死囚,臨終前的心愿竟是這樣一份小小的牽掛,我們沒有理由感動,就像他看見了一只麻雀一樣,何足掛齒。
但我們錯了——因為我們沒有看見過一只麻雀。
后來,那個獄友出去后,找到了女孩,女孩已為人妻為人母了,聽完一切后,她哭了:“十年前的那天我約他,并不是為了借錢,只是想帶他到山里吃幾天苦,見見他從來沒見過的東西啊……”
聽到這句話,我想每一個純凈的靈魂都會禁不住打一個冷戰。誰會想到這場誤會竟成了他們兩人之間的隔世之憾了,而那時,他本該看見麻雀及一切的啊!
然而,他錯過了那一天。直到生命將止,他才看到了一只麻雀。他看到的那一只,也許正是我們應該去尋覓的那一只。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的耳朵叫醒,在每個平平常常的黎明里,去傾聽一聲鳥鳴,去領會一種語言,然后說給生命聽吧。
這是每一個脆弱的生命最需要的。
1.小說中多次出現“麻雀”,含義并不完全相同。試問有哪幾種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輟學女孩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原因導致他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為個體生命的靈魂的耳朵為什么能睡眠?怎樣叫醒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