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國考)對于部分職位的年齡要求確實進行了放寬,考試內容涉及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資料分析、數量關系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有關2025國考年齡將放寬至40歲嗎 國考2025新政策解讀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2025國考年齡將放寬至40歲嗎
2025國考報名條件規定,報考者的年齡條件一般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間出生)。然而,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年齡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此外,部分職位的年齡上限從35歲放寬至40歲,主要集中在一些專業性強、需要豐富工作經驗的職位,如法律、金融、工程技術等領域。這些變化旨在充實和穩定基層力量,特別是將更多的計劃補充到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占總人數的近七成,主要集中在一線基層崗位。
具體報名條件如下:
1、報考考生的國籍是中國;
2、報考的年齡在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放寬到40周歲以下,人民警察職位年齡有更詳細的要求,具體見報考指南;
3、要求考生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報考時盡量以最高學歷報考;
4、考生擁護憲法、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政治素質良好,道德品行高潔;
5、考生能正常履行職責,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工作能力符合職位要求;
6、考生還要有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比如資格證書、政治面貌等。
2025國考難不難考
2025國考考試難度相對較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試題難度逐年提升。2025年國考試題難度相比往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常識判斷、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等模塊。常識判斷更側重于時政、法律、科技等方面,這些領域的知識點廣泛且更新迅速,考生需要不斷積累和更新知識。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的難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1拖5”的題型,要求考生具備較高的分析推理能力。
其次,競爭激烈。國考因其職位穩定、福利待遇較好,吸引了大量考生報考,尤其是熱門職位,競爭比例往往高達幾百甚至幾千比一。這種高競爭環境使得考試難度自然增加。例如,2025年國考報名人數突破310萬,審核通過人數達到270萬余人,平均競爭比為69:1,部分熱門崗位的競爭比甚至達到10665:1。
此外,考試內容廣泛且深入。國考筆試一般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簡稱行測)和申論兩部分。行測涵蓋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等多個領域,要求考生具備廣泛的知識面和快速的解題能力。申論則主要考察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對考生的思維深度和寫作水平有較高要求。
最后,面試環節挑戰大。通過筆試的考生還需參加面試環節,面試不僅考察考生的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還注重考生的儀表儀態、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等方面。面試的不可預測性和靈活性使得考生需要更加全面地準備。
2025國考報名材料
1、本人身份證、學生證、學歷證書、學位證書等證件。
2、報名推薦表、報名登記表(可以在官網下載打印)。
3、“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四類人員的認定由相應的主管部門出具證明。
4、單位同意報考證明(國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人員提供)。
5、電子照片(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證件照)。
6、個人學習信息,如:資格證書、等級證書、干部經歷、學習成績等。
7、個人基本信息,如:身份證號、身高、視力、履歷情況、家庭社會關系情況等。
國考2025新政策解讀
關注1
應屆碩博士報名年齡放寬到40歲,這些人不能報考
報名條件是國考報考關注的焦點。此次國考明確了報考的年齡條件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間出生)。同時,國考公告也提出,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
現役軍人、在讀的非應屆高校畢業生、在職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不能報考。
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的人員、被開除公職的人員、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人員,在各級公務員招考中被認定有舞弊等嚴重違反錄用紀律行為的人員,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被辭退未滿5年的,以及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人員,不得報考。
同時,報考的職務也有限制要求。報考者不得報考與本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人員擔任領導成員的用人單位的職位。
關注2
這些2023年、2024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可按應屆生報考
此外,國家公務員局還特別解釋了幾類人員的報名條件問題。
非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其他國民教育形式(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網絡教育、夜大、電大等)畢業生取得畢業證后,符合職位要求的資格條件的,可以報考。
2025年畢業的定向生、委培生原則上不得報考。
對于2023年、2024年普通高校畢業生是否能以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報考的問題,國家公務員局解釋,國家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系仍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者保留在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對于留學回國人員報考的職位,國家公務員局也作出解釋。留學回國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報考符合條件的職位。其中,2023年1月1日至面試前取得國(境)外學位并完成教育部門學歷認證的留學回國人員,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以報考僅允許應屆高校畢業生報考的職位。
留學回國人員報考的,除需提供《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5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和《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4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招考簡章》中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于面試前向招錄機關提供學位和教育部門學歷認證材料。學歷認證有關事項可登錄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站查詢。
關注3
人民警察職位的報考年齡條件明確,公安特警要求25周歲以下
對于人民警察職位的報考,此次國考分類明確了報考的年齡條件。
省級及以上公安機關、監獄、強制隔離戒毒管理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報考年齡條件,一般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間出生),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
市(地)級及以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報考年齡條件,一般為30周歲以下(即1993年10月以后出生),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報考法醫職位的,放寬到35周歲以下(1988年10月以后出生)。
公安特警職位的報考年齡條件為25周歲以下(1998年10月以后出生)。司法行政部門監獄、強制隔離戒毒所一線干警職位的報考年齡條件,一般為30周歲以下(1993年10月以后出生),對于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報考獄醫、心理矯正等特殊職位的,放寬到35周歲以下(即1988年10月以后出生)。
關注4
報考規定了基層工作年限的職位,怎樣才算符合條件
國考招錄的一些職位,規定了基層工作年限。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如果符合有關職位規定的基層工作年限,可以報考相應職位。
那么,如何理解基層工作年限?國家公務員局解釋了7類界定基層工作年限的情況。
在基層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的人員,基層工作經歷時間自報到之日算起;參加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中央和地方基層就業項目人員,基層工作經歷時間自報到之日算起。
到基層特定公益崗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初次就業的人員,基層工作經歷時間從工作協議約定的起始時間算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該基地為基層單位)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視同具有基層工作經歷,自報到之日算起。
在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單位工作的人員,基層工作經歷時間以勞動合同約定的起始時間算起;自主創業并辦理工商注冊手續的人員,其基層工作經歷時間自營業執照頒發之日算起;以靈活就業形式初次就業人員,其基層工作經歷時間從登記靈活就業并經審批確認的起始時間算起。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國家公務員局明確了兩種不能計入基層工作經歷時間的情況。一種是,在省級及以上機關借調(幫助)工作的經歷和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經歷,不能視為基層工作經歷,不計入基層工作經歷時間。另一種是,工作之后取得全日制學歷的,全日制學習時間不計入基層工作經歷時間。
關注5
2.75萬個計劃補充到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5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報名即將開始,共計劃招錄3.97萬人。而這些招錄計劃中,有一大部分是充實和穩定基層力量的。
按照招錄計劃,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除部分特殊職位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外,主要招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主要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基層工作經歷,是指在縣(市、區、旗)、鄉(鎮、街道)黨政機關,村(社區)黨組織或者村(居)委會,以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工作過(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不在此列)。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公告信息,此次國考,有2.75萬個計劃補充到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根據實際對艱苦邊遠地區基層職位的學歷、專業、工作年限和經歷等報考條件進行適當調整,進一步充實基層公務員隊伍。
不僅如此,2025年度國考對報考地處艱苦邊遠地區的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的,還給予了優惠條件。
地處艱苦邊遠地區的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根據《關于做好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公務員考試錄用工作的意見》,可以采取調整學歷、專業、工作年限和經歷條件以及單獨劃定筆試合格分數線等措施,適當降低進入門檻。
同時,國家公務員局也明確,對于通過降低進入門檻等傾斜政策錄用的人員,應當在所報考市(地、州、盟)轄區內的艱苦邊遠縣鄉機關最低服務5年(含試用期);未滿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開遴選)到本市(地、州、盟)內的上級機關和非艱苦邊遠地區的機關,也不得交流(含公開遴選)到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機關(包括其中艱苦邊遠地區的機關)。
關注6
只能報考1個職位,資格審查通過后不可更改職位
報考者每次只能報考1個職位,在招錄機關對報考申請進行資格審查之前,報考者可以更改。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的報考者,不可再改報其他職位。沒有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的報考者,在2024年10月24日18:00以前,可以改報其他職位,但不可再次報考原職位。
對于報考中要求的各項資質(資格),國家公務員局明確,除2025屆高校畢業生取得相關學歷、學位的時間一般截止到2025年7月外,職位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如政治面貌、學歷、學位、基層工作經歷、資格證書等)截止時間均為2024年10月。
對于資格審查,國家公務員局介紹,資格審查工作由招錄機關負責。報名期間,招錄機關對報考申請進行集中審查,確認報考者是否具有報考資格,一般應當在報考者報名次日起2日內提出審查意見。
資格審查貫穿錄用工作全過程,在各環節發現報考者存在不得報考的情形或者不符合報考資格條件的,招錄機關均可取消其報考資格或者錄用資格。
關注7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員可辦理報名確認和減免費用手續
對于筆試的考務費用。此次國考明確,筆試考務費用以當地財政、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為依據,具體情況請向承擔筆試考務工作的當地考試機構咨詢,考試機構的咨詢電話可于2024年10月31日以后通過專題網站查詢。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員可以直接與當地考試機構聯系辦理報名確認和減免費用的手續。
對于筆試地點的選擇,此次國考公告提出,筆試在全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和部分城市設置考點。其中,對于8個非通用語職位、金融監管總局及其派出機構職位、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職位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報考者,將統一安排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自治區首府參加考試。
公共科目筆試結束后,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將確定合格分數線。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行政執法類職位合格分數線分別劃定。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職位、基層職位和特殊專業職位等,在劃定合格分數線時將予以政策傾斜。
關注8
報考這4類職位的考試安排和考試成績計算有特殊規定
國家公務員局對4類職位報考的筆試和考試成績計算提出了具體的規定。
報考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全國友協、中國貿促會、外交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日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德語、朝鮮語(韓語)、葡萄牙語等8個非通用語職位的人員,先參加2024年11月30日下午的外語水平測試,然后參加12月1日的公共科目筆試,其外語水平測試成績與公共科目筆試成績一同公布。筆試成績按照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外語水平測試成績分別占25%、25%、50%的比例合成。
報考金融監管財經類職位、金融監管綜合類職位、金融監管法律類職位、金融監管財會類職位、金融監管計算機類職位的人員,先參加2024年11月30日下午的專業科目筆試,然后參加12月1日的公共科目筆試,其專業科目筆試成績與公共科目筆試成績一同公布。筆試成績按照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專業科目筆試成績分別占25%、25%、50%的比例合成。
報考證監財金類職位、證監會計類職位、證監法律類職位、證監計算機類職位的人員,先參加2024年11月30日下午的專業科目筆試,然后參加12月1日的公共科目筆試,其專業科目筆試成績與公共科目筆試成績一同公布。筆試成績按照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專業科目筆試成績分別占25%、25%、50%的比例合成。
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人員,先參加2024年11月30日下午的專業科目筆試,然后參加12月1日的公共科目筆試,其專業科目筆試成績與公共科目筆試成績一同公布。筆試成績按照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專業科目筆試成績分別占40%、30%、30%的比例合成。
關注9
面試在明年3月底前進行,具體時間由招錄機關確定
筆試成績公布后,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將根據《招考簡章》確定的面試人員比例,從達到筆試合格分數線的報考者中,按照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確定各職位參加面試的人員名單。
面試具體時間由招錄機關確定,一般在2025年3月底前進行。面試內容和方式結合招考職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確定。面試時間、地點等事項,報考者可登錄專題網站或者招錄機關網站查詢面試公告,也可直接向招錄機關咨詢。
是否所有職位都要在面試階段進行專業能力測試?國家公務員局介紹,只有《招考簡章》事先公布的需要在面試階段進行專業能力測試的職位,才進行專業能力測試。
此外,個別職位達到筆試合格分數線的人數與計劃錄用人數比例達不到《招考簡章》中規定的面試人員比例時,將通過調劑補充人選。調劑面向社會公開進行,調劑公告、職位等可以在專題網站上查詢。調劑結束后,進入面試的人員名單將在專題網站上統一公布,相關人員不再參加原報考職位的遞補。
關注10
考察人選有這十類情形,不得確定為擬錄用人員
體檢和考察是錄用前確定擬錄用人員的最后一步。
對于體檢,國家公務員局規定,在京的招錄機關,在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定的體檢醫療機構進行體檢。京外的招錄機關,在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會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定的體檢醫療機構進行體檢,尚未指定體檢機構的,應當在市(地)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進行體檢。
對于考察,中央一級招錄機關可以實行差額考察。考察人選與計劃錄用人數的比例將在面試公告中公布,一般不高于2:1。省級及以下直屬機構實行等額考察,考察人選達不到公務員錄用標準的,不得錄用,如有需要,招錄機關可以順延遞補后續考生進行考察。
國家公務員局明確了十類情形,考察人選有這些情形之一的,不得確定為擬錄用人員。這些情形包括有公務員法第二十六條所列情形的;有公務員法第五十九條所列行為的;不具備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確定的報考資格條件或者不符合招考職位有關要求的;因犯罪被單處罰金,或者犯罪情節輕微,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處罰的;受到誡勉、組織處理或者黨紀政務處分等影響期未滿或者期滿影響使用的;被開除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籍的;被機關或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辭退未滿5年的;高等教育期間受到開除學籍處分的;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被認定有嚴重舞弊行為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行、社會責任感、為民服務意識和社會信用情況較差,以及其他不宜錄用為公務員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