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次定向招錄港籍公務員 深圳擬錄用4名港籍公務員“深圳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平均80余人競爭一個職位,充分證明了深圳的吸引力,也給港澳青年更多選擇空間。在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深圳首次設置定向港澳選拔職位,近期擬錄用4名港籍公務員。
深圳首次定向招錄港籍公務員
“深圳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為有志留在大灣區發展的港澳青年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必將助推國家進一步創新和開放。”曾在內地上大學的港籍青年黃科毅,是4名擬錄用的港籍公務員之一,他表示,未來將在福田區的福保街道開啟自己的公務員生涯。
與黃科毅一樣,即將入職深圳金融監管局的賴宇輝同樣有著在深港兩地的工作生活經歷。在這次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他從8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考取了深圳金融監管局的一個職位。“不少香港公司員工都在主動學習普通話、主動了解內地文化,希望能更快融入內地市場。如今,港澳青年擁有了在內地體制內發展機遇,可以更好服務內地高質量發展。”賴宇輝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
2020年12月,在深圳市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共設有5個職位定向港澳選拔,涉及行政、金融、城市規劃、涉外人員管理、醫療監管等方面,共計吸引了446名港澳籍人士報名。
其實,內地與香港公務員系統之間一直都有交流和聯系。早在2002年,香港特區政府便先后與上海、北京、杭州市政府以及廣東省政府合作舉辦“內地與香港特區公務員交流計劃”。
此前,張心怡、陳巧雯、萬遷3名港籍青年通過廣東省2020年度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招錄,成為深圳首批港籍公務員。
“深圳首次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為關鍵抓手,推出的一項重磅創新舉措,具有破冰意味,顯示了港澳居民到內地工作生活正逐步享受同等待遇。”深圳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張定淮認為,香港青年在深圳履職,既是深港人才交流一種好的嘗試,也為粵港在更多領域緊密合作提供示范。
延伸閱讀
具有破冰意味的創新之舉
近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接受央視訪談時表示,將與廣東省、深圳市簽訂協議,讓兩地公務員互換“掛職”交流,立即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其實,香港公務員到內地交流已經有多年歷史了。自2002年起,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上海、杭州等內地多個城市合辦“公務員交流計劃”,借此交流經驗和專業知識,拓展視野和增廣見聞。這次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是因為“掛職”交流的重點是粵港澳大灣區,二是因為“掛職”交流的規模前所未有。
與之相比,深圳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尚屬首次,更具破冰意味。去年12月,深圳在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首次設置定向港澳選拔職位,近期擬錄用4名港籍公務員。
深圳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為關鍵抓手,推出的一項重磅創新舉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加快勞動力要素流動,則是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央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一個重要戰略意圖,就是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深圳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意味著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已開始由政策開放走向制度開放,有利于支持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港澳優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利于港澳人力資源要素融入大灣區建設,有利于吸納具備先進理念、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港澳優秀人才支持服務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
港澳人士成為深圳公務員,是大灣區深度融合的一個重要標志。深入推進大灣區建設,既要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也要注重規則機制“軟聯通”。人力資源的順暢流通,及其帶來的包括觀念、理念、制度、文化等在內的交流碰撞、取長補短,是“軟聯通”的關鍵所在。港澳人士成為深圳公務員,其中經歷了一系列規則機制的磨合對接,是大灣區深度融合的關鍵一步,是“一國兩制”良性互動的結果,必將催生更多的政策和制度創新。這是深圳的責任和擔當所在,也是大灣區的希望和未來所在。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深圳首次定向招錄港籍公務員 深圳擬錄用4名港籍公務員”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