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看作文考查新特點,第十八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已經徹底落下了帷幕,此次大賽圓滿成功,大賽之后的復盤則是對本次新作文新特點的考察,那么,如今作文考察的新趨勢和新特點是什么呢?具體詳情,請見下文。
從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看作文考查新特點
5月18日消息,第十八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于5月15日至16日在江蘇泰州舉行了決賽終評和頒獎典禮。本屆大賽命題有哪些特點?對中學生寫作有哪些啟發?
緊貼時代背景,立足生活實際
記者了解到,大賽命題立足時代背景,圍繞“百年巨變”設計決賽題目。決賽A卷第一題,“以一百年來的家國變化為主題,寫下令你印象深刻的前輩故事。”B卷第一題,以“路”為話題,反映中國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
“著手處應具體而微,著眼處應高遠。”評獎過程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副會長尤立增介紹了命題思路與評審要求。他說,2021年正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命題理應體現這一宏大主題。同時,也要避免大而空的表達,要注重化大為小、以小見大,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人與事,尋找新穎角度書寫這一宏大主題。
大賽評委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會長吳思敬結合評委閱卷評獎情況說,宏大主題對中學生寫作來說具有較大難度,但是許多選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駕馭題材,不但寫得文采斐然、構思精巧,而且不少作品都表現出良好的思辨能力,體現出作者敏銳細膩的詩情文思和深刻博大的家國情懷。
吳思敬指出,同時也發現部分作文存在套路化、模式化、假大空現象。他提醒,真實是文章的品格,寫作要“求真”,書真情,說真話,內容具有真實客觀性,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引導學生閱讀,厚植人文素養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中語文教研員段增勇認為,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注重“生活化內容,個性化表達,多樣化風采”,這對于培養中學生寫作能力,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很有價值。
段增勇指出,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賴于廣泛的閱讀,沒有閱讀的歷練,就很難有見解性地認識,也不會深刻的感悟。當前一些中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閱讀積累不夠,寫作浮于表面。“要在語文教學中進一步重視閱讀培養,給學生相應的閱讀空間和時間。”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高中語文教研員馮曉云介紹,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終端性考察主要有兩方面途徑:一是高考作品評閱,二是具有全國影響性的作文大賽。通過閱讀本屆第十八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的學生作品,能感受到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在進步,敘事的完整性,論述的嚴密性都有所提升。但也要注意避免“名人開會、名言集錦”,看上去內容很豐富,邏輯卻經不起推敲。
馮曉云進一步分析,未來作文的考察方向,應注重情境具體、任務具體,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閱歷,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河北衡水中學副校長康新江認為,學生們通過參加比賽,不僅鍛煉了寫作能力,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熱情,對于提升青少年人文素養有深遠影響。在日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觀,關注現實生活,關心普羅大眾,書寫人間真情,展現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力求公平公正,杜絕套作押題
“不能收費、不能辦班、保證公平,這是大賽的基本要求”大賽組委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介紹,為了保證評審工作的專業性,所聘請的評委很多是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文學獎項的評委。為保證決賽評獎的嚴密性、公正性,閱卷工作分初評和終評環節。每份賽卷均由三位以上評委盲評打分,最后根據平均分進行合議確定獎次。其中,特等獎和“十佳小作家”獎均經過十多位評委層層把關。
決賽A卷第二題以“擦黑板”為題寫一篇作文,B卷第二題以“盛粥”為題寫一篇作文。吳思敬告訴記者,這兩個題目都選取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細節,降低了押題的可能性,更加關注是否“平中見奇”“細節中見真情”。
專家評委們認為,評審中要注重考查綜合寫作素養,減少參賽者用已有的現成作品套寫、宿構、抄襲的可能性;將考查的重點放在審題立意、語言表達、細節刻畫、謀篇布局等基本功方面。要引導學生和老師重視寫作基本功的訓練,不是靠猜題、押題,而是靠日常的積累和訓練來提高思想水平和寫作能力。
大賽組委會執行副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王世龍表示,組委會將遵照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大賽章程和實施細則方案,把大賽打造成一個以文學方式立德樹人的公益品牌。
以上是有關從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看作文考查新特點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從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看作文考查新特點 引導學生閱讀緊跟時代背景】相關推薦文章:
2021高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 2021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從哪些方面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