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有其時代性和現實性、緊迫性和必然性,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只有調查研究,才能解決各種難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以學正風大興務實之風心得體會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給你提供一些幫助,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以學正風大興務實之風心得體會 1
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弘揚清廉之風”“養成儉樸之風”,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提出的明確要求。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艱苦斗爭環境中鍛造了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優秀品格,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成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自覺做到以學正風,帶頭樹立勤政清廉的好形象。黨員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要自覺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永葆初心、牢記使命、篤行不怠,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價值觀、權力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功成不必在我”胸懷,發揚釘釘子精神,一以貫之抓落實,持之以恒打基礎,確保各項任務都能出色完成。
要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制度要求,全面縱深推進從嚴治黨,不斷健全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持續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頭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持續鞏固風清氣正的水務政治生態和良好干事環境。要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帶頭嚴格遵守黨規黨紀、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嚴格按制度、政策、程序辦事,依法用權、依法治企,算好政治賬、經濟賬、自由賬、親情賬,凈化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積極弘揚清廉家風,不斷筑牢廉潔防線,切實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以學正風,必須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用實際行動堅持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將好作風弘揚在新時代,我們定能不斷增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以學正風大興務實之風心得體會 2
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促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早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就喊響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口號,黨的__以來,__也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為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為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黨員干部要聚焦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過程內容和結果效用,以科學的方法和務實的作風,寫好“扎根基層”這篇調研報告,讓調查研究在廣闊基層蔚然成風。
在方式方法上“靶向發力”,堅持問題導向和群眾路線,避免“閉門造車”式誤區。“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調查研究正是解決問題的來源,解決問題正是調查研究的目的,從發現問題到推動問題解決,正是調查研究的使命之所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現問題。要重點聚焦實踐過程中的新問題、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等等,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新思路、好辦法。群眾路線是調查研究的另一項總體要求,“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走群眾路線”。黨員干部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要“撲下身子”深扎基層,也要“邁開步子”尋計問策,既拜人民為師,又與群眾交友,真正讓調查研究查到人民的心坎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始終站穩人民立場。
在過程內容上“靶向發力”,確保求真務實和紀律嚴明,避免“走馬觀花”式誤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調查研究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具體落實,在于內容是否全面、過程是否務實。“求真務實”應當是調查研究的主基調,貫穿整個調查研究過程的始末,很多時候改革推進不下去、工作開展不起來,就是因為不敢觸及問題本身最真實的那一面,不敢針對最根本的情況進行查擺整改。黨員干部應當嚴格參照《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堅持實事求是、親力親為、親自查看、親身體驗,既要深入機關,也要深入基層;既要調研干部,也要調研群眾;既要解剖麻雀,也要把握全局,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不讓調查研究成為“掩人耳目”的“空中樓閣”。另外,還要杜絕走過場、把現場當“秀場”的形式主義調研,杜絕“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的“流水線式”調研,摒棄報喜不報憂的錯誤思想和只迎合領導心思、不關注群眾意愿的官僚主義做派,更不能打著“友好交流”的旗號搞“拿來主義”式的弄虛作假,讓調查研究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在結果效用上“靶向發力”,做好總結提煉和成果運用,避免“紙上談兵”式誤區。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總結提煉和成果運用是調查研究見實效的關鍵環節。一方面要做好總結提煉,調查研究不能光調查不研究,調查得來的問題、數據、案例等不能一放了之,而是要下足“真功夫”“正確的功夫”,系統全面科學地梳理調查成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準確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正確厘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系統提煉出應對問題的經驗。要注重成果運用,對通過調研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特別是關系到重點領域、重點問題的,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拿出“時間表”“施工圖”,及時加以推廣和應用;對尚未研究透徹的調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加以研究論證,或是再度調研,或是逐步完善,錨定打基礎、利長遠的目標,直至形成具體措施,上升為決策部署,最終付諸實施;對于那些已形成舉措、落實落地的政策,要加強跟蹤了解、綜合評估,動態優化完善調整,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工作的實效性,真正推動調查研究轉化為“真知灼見”“良方妙策”。
以學正風大興務實之風心得體會 3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有其時代性和現實性、緊迫性和必然性,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只有調查研究,才能解決各種難題,只調查,或者不研究,都無法發現真實的情況,悟出正確的方法,形成有效的舉措。領導干部要主動下基層“認認門、認認人”,不能光聽匯報不搞調研,光看材料不到現場,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帶著目的、帶著責任去調研,把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以實際行動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
增強調查研究對象的廣泛性。在開展調查研究前,各級黨委(黨組)要科學制定方案,明確調研內容、方式、目標,時間、地點以及人員,科學安排、精心謀劃、扎實推進。要確保調查研究的質量,必須提高調查研究對象的廣泛性、代表性,既要抓好重點調研、典型調研,又不能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做到點面結合、上下結合、內外結合,要明確調研人員,包括困難群眾、基層干部、個體商戶、致富能手等。明確調研地點,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又要到情況復雜地區和困難群眾較多的地方,到農村、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調研,根據調研內容有重點地、有側重地選擇調研對象,確保其代表性。
提高調查研究內容的針對性。《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確了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為各級黨委(黨組)如何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此次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是在特定的時間節點、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有重點、成系統的調研,各級黨委(黨組)要圍繞當前的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立足職能職責、立足實際情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確定調研內容,明確調研方向,確保忙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對當下存在的棘手難辦問題和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直接的現實問題,要快速反應、及時調查,集中力量、攻克難題,把調研力量往最需要的地方集中,使調研內容符合實際需要。
保持調查研究方法的多樣性。調查研究方法好不好,關鍵要見成效。要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當下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有效的調查方式方法,使調查效果達到最佳。開展調查研究時,既要繼承過去調查研究的好方法,如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現場勘察、問卷調查、蹲點調查等,也要結合新的調研方式、新的調研工具等進行調研,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采取網絡調查、抽樣調查、隨機電訪等方式,豐富調研載體、創新調研形式,推動調查研究工作扎實開展。此外,在具體實踐中,各級黨委(黨組)要根據調研任務和實際情況選擇調研方式,充分考慮調研人員的分布情況以及調研地點的人文環境,用對方法、事半功倍,切實提高調查研究的質量。
以學正風大興務實之風心得體會 4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引發廣大黨員干部熱議。《方案》要求,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眾呼聲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體現,調查研究就是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開展調查研究要將“群眾呼聲”置頂,做到“身入+心入”“上情+下情”“謀事+謀效”,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才能真正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以“身入+心入”發現問題,查民之所盼。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黨員干部應當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用心用情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朋友,到農村、企業、群眾和社會各層面中去調查情況。“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只有親自去現場看、當面聽、直接問和“七嘴八舌式”的討論,才能摸到實情,聽到真話,獲得“第一手資料”。深入開展調研工作,要心系群眾“冷暖”,深刻關注群眾生活,從群眾普遍關心的學位、車位、床位、廁位等問題出發,解剖麻雀,發現典型,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
以“上情+下情”分析問題,研民之所思。《__在浙江》采訪實錄中記錄了__曾寫過一副對聯關于調查研究的春聯:“深化理論武裝求真諦,深入調查研究重實際”。這副春聯生動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研究分析問題就是該拿出這種精神,既要“吃透”上情,準確理解、全面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的指示精神,也要“把握”下情,了解和掌握本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情況,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以及工作的成績和不足等;既要著眼于推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中的重大問題,也要立足于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只有將上情與下情緊密結合起來思考問題,才能真正和老百姓想在一起。
以“謀事+謀效”解決問題,解民之所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梳理形成問題清單,定人定責,逐一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推動問題及時解決。要突出“效”的應用導向,善于做好調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調研結束后要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做好調研工作的推廣運用,比如印發優秀調研報告文集、召開專題分享會……讓調研報告能夠回應更多群眾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