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是直接反映黨員干部從政的價值取向,是黨員干部創造政績的思想基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自覺運用到創政績的實踐活動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研討發言材料范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研討發言材料 1
政績觀是黨員干部對工作業績的總體認識和根本觀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樹立正確政績觀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怎樣樹好政績”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廣大黨員干部立身處世、干事創業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官者,沒有不追求政績的,這是領導職務對于執政的內在要求。但追求什么樣的政績、如何追求政績,卻如同一面鏡子,讓領導干部的境界、情懷高下立判。近期一些地區出現“盆景典型”式的歪風,剛開展工作就總結成績,或者頻繁變換賽道,“新官不理舊賬”,這些都是政績觀跑偏的結果。我們要樹立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和“浦江經驗”那樣的正確政績觀,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接力棒中的一棒,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今天,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有關會議材料,談以下幾點感受。
樹立正確政績觀,要講政治強黨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人民法院是黨領導下的國家審判機關,是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講黨性就必須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審判執行工作始終。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將“黨建鑄魂”工作抓緊抓實,引導干警強黨性建新功。強化黨建引領。每周例會、每次黨組會“第一議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支部建在庭上、黨小組建在審判團隊上,引導干警筑牢政治忠誠。服務中心工作。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積極參加“萬人助萬企”,先后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律師座談會、商會座談會聽取意見,建立商事調解工作室,為15家商會分別明確一名法官聯絡員,促進涉企糾紛高效、便捷、低成本解決。建設法治xx。兩級法院每季度向黨委通報行政案件情況特別是敗訴原因,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從20__年的8%上升至93%;15個縣區全部成立行政爭議化解平臺,3起以縣政府為被告、訴訟標的過億元的案件依托平臺調解結案;化解重大行政訴訟案件21件,解決行政機關長期欠債積案81件,執行到位4094萬元。下一步,全市法院將進一步把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貫穿到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在思想上對標對表,在行動上緊跟緊隨,在執行上堅決堅定,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與黨委中心工作同頻共振,提供高質量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樹立正確政績觀,要察實情出實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樹立正確政績觀,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大興調查研究,做到深入實際、了解實際,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群眾需求,才能將發展成果不斷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加強調查研究。新一屆中院黨組落實中央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重要部署,今年以來,先后召開條線工作會議、基層一線法官座談會、法院領導干部研討班12次,黨組書記、院長到基層法院、重點企業調研50余次,梳理企業、群眾反映突出問題40余個,把脈x法院工作實際。長遠謀劃工作。制定“11236”五年發展規劃,深化“黨建鑄魂、質效共進、執行攻堅、楓橋強基、廉潔鐵軍”6大工程,為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明確了路線圖和任務書,樹立鮮明導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關鍵是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標準不科學,干部政績考不準、考不實,政績觀就不可能正確。今年以來,市中院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制定法官、助理、書記員、行政人員考核辦法,每月評選辦案標兵,為干警樹立“以辦案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正確政績觀,引導干警多辦案、辦好案。下一步,全市法院將就要用目標統一思想、檢驗忠誠,用目標展示擔當、倒逼落實,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藍圖、宏偉目標變成現實。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擔主責謀主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業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執法辦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務,要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工作目標,抓牢公正和效率這個主題,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中院每周例會通報審判進度,每月召開兩級法院推進會分析講評,發布紅黑榜,聚焦拖延辦案、超期移送案件等問題開展專項督察,落后單位啟動應答機制。以繁簡分流為關鍵,按案由劃分案件繁簡類型,推動輕重分離、繁簡分流、快慢分道,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89860件,審執結70921件,同比分別增長4.18%、16.23%。以能力提升為動力,修訂完善審委會、專業法官會議工作機制,開展18期各類培訓,精準對下指導46次,各項審判質效指標穩步上升,執行質效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下一步,全市法院將更好發揮審判職能,向辦案再聚焦,用辦案來履責,以辦案論英雄,促進審判執行質效穩步提升,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法治獲得感。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辦實事護民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當前,涉法涉訴信訪高發,是法院工作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全市法院堅決樹牢“有解思維”,以“就是頭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辦好”的決心和氣力做好這項工作,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人民至上落到實處。注重實質化解。對于省政法委交辦的案件由市中院審判委員會委員重點評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一案一策,制定有針對性的化解方案,實質性解決矛盾糾紛。開展信訪重塑性改革。完善信訪機構設置,全市法院明確信訪管理部門、專職信訪負責人和信訪專員,完善初信初訪案件和重復訪案件化解機制,制作《初訪案件化解流程圖》和《重復訪案件化解流程圖》,明確辦理步驟、辦理責任人、辦理內容、辦理時限等,形成閉環管理。完善院領導接訪機制。采取對口接訪和預約接訪制度,提升接訪質量和效果,中院院領導按照分管領域接待來訪人員,對于未能當場解決的信訪案件,采取預約接訪制度,把接訪與處訪緊密結合起來,及時向信訪人反饋辦理情況,今年以來,全市法院院領導接訪x次,同比提升x%,努力提升接處訪效果。下一步,全市法院將持續傳承弘揚“浦江經驗”,推動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把落腳點放在“事要解決”上,重視初信初訪,做好院領導接訪錄入工作,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走那種急就章、竭澤而漁、唯GDP的道路。這就是為什么要樹牢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也就在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一席話令人警醒。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全市法院將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為在現代化新征程中重振x輝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研討發言材料 2
根據學習安排,就“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勇擔新時代新使命”,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圍繞“五個方面”,準確把握正確政績觀的精神實質
1.圍繞“樹立什么樣政績觀”,準確把握內涵實質。政績觀是領導干部世界觀的集中體現,反映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政治立場、格局境界。思想決定行動,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就有什么樣的工作追求。政績觀端正不端正、正確不正確,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事業的成敗。對于正確的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記從深淺、遠近兩個角度做過闡釋,即“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廣大黨員干部都應以此為標準追求自己的政績。
2.圍繞“依靠誰實現政績”,準確把握力量源泉。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依靠人民力量的支持,我們黨才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苦難走向輝煌。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絕不是靠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實現的,必須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3.圍繞“為誰建立政績”,準確把握目的動機。習近平同志指出,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本質要求。黨員干部的政績本質上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工作業績,是幫助、引導和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其根本利益的實踐過程。這也決定了我們做工作必須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
4.圍繞“怎樣實現政績”,準備把握方式方法。實干興邦,空談誤國,“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這是被大量事實和歷史經驗證明了的道理。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一個地區、一個國家要發展起來,取得輝煌的成就,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不滅的文化痕跡,就必須從實干中開拓出一條路來。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才算做到位、做到家。
5.圍繞“追求什么政績”,準確把握評判標準。群眾、實踐和歷史是衡量政績的根本尺度和準繩。因為,群眾對領導干部的政績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政績只能由群眾來評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政績只能通過實踐來甄別;歷史是最好的裁判,只有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政績才是真正的政績。群眾檢驗、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是相互統一的整體,三者的主體是群眾,統一于群眾公認。也就是說,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
二、厘清“五個關系”,切實避免政績觀錯位的行為偏差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必須警惕政績觀錯位,避免“五重五輕”(重業務指標輕黨建工作、重短期利益輕長遠發展、重個人得失輕行業大局、重上級評價輕群眾認可、重門路關系輕踏實苦干)的行為偏差,切實厘清“五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顯”與“潛”的關系。從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來看,領導干部的政績不應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更要立足深層的內容上,可以說,沒有深功夫,就沒有真政績。往往重大的改革創新以及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如機構優化職能調整、“三個生態”建設,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接力奮斗、持續改進才能見成效,這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潛功”精神與境界。
二是處理好“長”與“短”的關系。立足于大勢大局、民生福祉,方能料遠若近,負重前行,以發展的眼光善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甘愿“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相反,禁錮于個人短期利益,工作中則不免經常患得患失,挑選“開花早、結果快”的任務,樂做“吹糠見米、立竿見影”的工作,甚至不惜“竭澤而漁”“寅吃卯糧”。
三是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檢驗一名黨員干部黨性純不純、做人正不正的試金石。“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是《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對黨員干部的根本要求。權力不是“任性”的資本,而是領導干部“奉獻”的基石,正確的政績觀需要我們擺正權力的位置,做到心不能亂想,嘴不能亂吃,手不能亂伸,筆不能亂簽。
四是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穩和進”體現在政績觀上,就是要腳踏實地、謀定后動、循序漸進,不能頭腦發熱、無視條件、急躁冒進,也不能坐吃山空、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受疫情的影響,恢復經濟增長是全國、全行業共同面對的迫切任務,但我們所追求的經濟增長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具體到黃岡,應該是符合良好市場生態基礎上的經濟增長。
五是處理好“立”和“破”的關系。在行業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落實的關鍵之年,面臨“改革創新提質年”的任務要求,破除舊思維,樹立新理念比任何時候都重要。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我們必須切實糾正固守舊模式和老套路的傾向,敢于打破傳統的思維慣性、路徑依賴、政策障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先行先試、大膽創新中闖出新路。
三、找準“五個定位”,全力推動正確政績觀落地落細
一是強化大局意識,找準“思想定位”。當前受疫情影響,不僅對湖北經濟、中國經濟影響巨大,對我們經濟增長、專賣管理等各方面也提出新的挑戰,作為專賣專營的央企,更需要我們心中有大局、前進有方向。我將始終把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貫穿始終的根本要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建責任制落實及行業政治生態突出問題全面整改為抓手,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謀劃工作、抓好落實。
二是保持為民情懷,找準“角色定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需要全面貫徹到工作的各個方面,要以人民滿意幸福為工作出發點,千方百計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現實、最實際的問題上,并認真抓好落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務人民意識。我將抓實抓好領導干部一線帶班作業,多聽基層呼聲,汲取一線智慧,通過真正深入基層一線指導,深入工作現場協調,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切實解決好基層工作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三是立足長遠長效,找準“目標定位”。領導干部的職務有任期,但事業的發展是永無止境、循序漸進的,不會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要像跑“接力賽”一樣,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屬于自己的好成績。市局黨組提出的“三個生態”正是從長遠長效出發的,我將緊緊圍繞這一總目標,持續優化完善“一好一高”專賣目標管理體系、專賣執法風險防控體系、規范經營防控體系建設,確保分管領域各項工作成效經得起群眾、時間和歷史的檢驗。
四是修煉人生格局,找準“價值定位”。我將在謀大局中折射品格,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在謀中心中彰顯擔當,以黨組班子成員間、各部門間的高效協作不斷提升總體運行質量;在謀長遠中凸顯作為,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視野,提升分管工作的成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干事創業上,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五是加強自我提升,找準“能力定位”。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高素質的隊伍作為保障。我個人將加強自我學習提升的主動性、積極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到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同時,對于分管領域干部職工,將以建設“四講四有”(講政治有品格、講責任有擔當、講學習有能力、講紀律有底線)的高素質隊伍為目標,切實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以扎實作風過硬本領推動各項工作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
以上交流只是學習的一些粗淺體會,不妥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