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組織風險,在加強財會監督時,需要在綜合考慮組織內外相關風險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基于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融合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從而既可以加強財會監督,又可以提升組織的管理水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心得體會范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篇一: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心得體會范文
一、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重要意義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審時度勢,作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戰略部署,將財會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推進財會監督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財會監督重要論述精神、加強黨對財會監督工作全面領導的具體行動,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嚴肅財經紀律、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抓手,是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的重要內容。
《意見》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新時代財會監督工作的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財會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各鎮財政所、區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要堅持以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為出發點,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根本目標,深刻認識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重要意義。
二、準確把握新時代財會監督工作的深刻內涵
財會監督是依法依規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的財政、財務、會計活動實施的監督。《意見》站在全局高度,為財會監督賦予新內涵,不是傳統意義的財政監督、財務監督和會計監督的簡單加總,而是三者的有機融合和凝練升華,涵蓋了財政、財務、會計監督在內的各類監督主體全覆蓋的監督。財政部門是本級財會監督的主責部門,牽頭組織財會監督工作;有關部門要依法依規強化對主管、監管行業系統和單位財會監督工作的督促指導;各單位是內部財會監督的責任主體,要加強對本單位經濟業務、財務管理、會計行為的日常監督,促進持續提升財會信息質量和內部控制有效性。各鎮財政所、區級各有關部門要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時代財會監督工作的時代要求、職能定位、重點任務,依法履行好財會監督工作職責。
三、把學習宣傳貫徹《意見》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牢抓實
各鎮財政所、區級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新時期財會監督工作總體要求、目標和任務,認真學習、深刻把握《意見》精神,迅速掀起宣傳《意見》熱潮,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回應輿論關切,凝聚社會各界共識,迅速把思想行動統一到《意見》精神上來。財政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切實履行財會監督主責,全方位、多層次廣泛開展《意見》宣傳,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財會監督工作良好環境;各部門(單位)要以政治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形式認真學習《意見》,研究和明確本部門(單位)財會監督職責、范圍、程序等,牢牢把握財會監督的政治屬性,把推動中央和我市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作為財會監督首要任務,明確監督重點、加大監督力度,推動監督主體橫向協調、縱向聯動,更好地發揮財會監督職能作用、嚴肅財經紀律、維護財經秩序,為推動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篇二: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心得體會范文
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財會實務工作者,學習《意見》后深感黨和國家對財會監督工作的高度重視會給會計行業帶來更多機會,同時財會監督工作任務艱巨需要各方繼續努力。
《意見》的亮點可以用三個“度”來概括。一是財會監督的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意見》也強調了財會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繼續強化財會監督的政治高度,為今后持續深入開展財會監督提供了制度建設的依據。二是財會監督的寬度?!兑庖姟访鞔_到2025年,構建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部監督、相關中介機構執業監督、行業協會自律監督的財會監督體系;基本建立起各類監督主體橫向協同,中央與地方縱向聯動,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工作機制。各類監督主體協同工作的方式保證了財會監督的全覆蓋,避免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式的監督,可以多維度審視暴露出的問題,并有利于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三是財會監督的深度?!兑庖姟芬蠹哟笾攸c領域的監督力度,即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的同時,嚴厲打擊財務會計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明確了財會監督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通過持續深入的財會監督,會計信息質量才會持續提升、商業環境才會得到持續優化、社會風氣也會更加凈化。
對于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以下統稱為組織)而言,財會監督要落到實處、取得成效,需要內外各種監督力量的大力協同。
(一)組織內部協同實現財會監督
在黨委的領導下,財政部門作為主責部門,需要對財政、稅務、會計管理等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筆者參與了湖北省財政廳擬定的《湖北省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指引(2022版)》征求意見稿的討論,正式版包括了內控工作指引等11個核心部分,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通過參與研討,筆者深感財政部門要做好財會監督,有必要制定一套適合本地區的內控指引,以指導相關單位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完善內控體系,客觀上也為財會監督提供制度依據。
在制度規范建立的前提下,財會監督并不僅僅是財會部門的專業監督,而應將財會監督的精神貫穿到業務線條的始終,由業務單元做好過程控制,承擔財會監督職責的機構或人員進行事中監督,內部審計及時事后評價,合理保證組織中財會工作和財會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同時,紀檢監察部門也可以和內部審計協同辦公,以增強監督的實效。
(二)外部單位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實務中,外部監督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中介機構的執業監督。各類組織在開展業務時,通常離不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代理記賬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服務,上述中介機構通過提供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的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二是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督。上述各類中介機構一般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此外還有各類監管機構,如銀行業協會和證券業協會等,這些行業協會可以互通信息,加強行業內的誠信建設,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三是社會公眾的監督。社會公眾可以作為財會監督的有效補充力量,發揮重要監督作用。
故此,為了防范組織風險,在加強財會監督時,需要在綜合考慮組織內外相關風險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基于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融合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從而既可以加強財會監督,又可以提升組織的管理水平。
篇三: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心得體會范文
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財會實務工作者,學習《意見》后深感國家對財會監督工作的高度重視會給會計行業帶來更多機會,同時財會監督工作任務艱巨需要各方繼續努力。
一、《意見》的亮點
《意見》首先界定了財會監督的含義,即依法依規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的財政、財務、會計活動實施的監督。該定義明確了財會監督的對象不但包括財務和會計活動,而且還拓展到財政領域,視野更加開闊。同時,除了各類組織外,還將個人納入財會監督范圍,覆蓋范圍更為完整?!兑庖姟返牧咙c可以用三個“度”來概括,既高度、寬度和深度。
第一,財會監督的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意見》也強調了財會監督工作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繼續強化財會監督的政治高度,為今后持續深入開展財會監督提供了制度建設的依據。
第二,財會監督的寬度?!兑庖姟访鞔_到2025年,構建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部監督、相關中介機構執業監督、行業協會自律監督的財會監督體系;基本建立起各類監督主體橫向協同,中央與地方縱向聯動,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工作機制。各類監督主體協同工作的方式保證了財會監督的全覆蓋,避免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式的監督,可以多維度審視暴露出的問題,并有利于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
第三,財會監督的深度。《意見》要求加大重點領域的監督力度,即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的同時,嚴厲打擊財務會計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明確了財會監督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通過持續深入的財會監督,會計信息質量才會持續提升、商業環境才會得到持續優化、社會風氣也會更加凈化。
二、財會監督需要內外并重
對于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以下統稱為組織)而言,財會監督要落到實處、取得成效,需要內外各種監督力量的大力協同。
(一)組織內部協同實現財會監督
在黨委的領導下,財政部門作為主責部門,需要對財政、稅務、會計管理等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筆者參與了湖北省財政廳擬定的《湖北省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指引(2022版)》征求意見稿的討論,正式版包括了內控工作指引、單位層面內控指引、預算業務內控指引、收支業務內控指引、采購業務內控指引、資產管理內控指引、建設項目管理內控指引、合同管理內控指引、評價與監督指引、內部控制報告指引、參考表單等11個核心部分,該內控指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通過參與研討,筆者深感財政部門要做好財會監督,有必要制定一套適合本地區的內控指引,以指導相關單位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完善內控體系,客觀上也為財會監督提供了制度依據。
在制度規范建立的前提下,財會監督并不僅僅是財會部門的專業監督,而應將財會監督的精神貫穿到業務線條的始終,由業務單元做好過程控制,承擔財會監督職責的機構或人員進行事中監督,內部審計及時事后評價,合理保證組織中財會工作和財會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同時,紀檢監察部門也可以和內部審計協同辦公,以增強監督的實效。
(二)外部單位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除了做好本組織的內部財會監督之外,還需要充分發揮各類外部監督單位的作用。實務中,這些外部監督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中介機構的執業監督。各類組織在開展業務時,通常離不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代理記賬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服務,上述中介機構通過提供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的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二是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督。上述各類中介機構一般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此外還有各類監管機構,如銀行業協會和證券業協會等,這些行業協會可以互通信息,加強行業內的誠信建設,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三是社會公眾的監督。社會公眾可以作為財會監督的有效補充力量,發揮無形的重要監督作用。
故此,為了防范組織風險,在加強財會監督時,需要在綜合考慮組織內外相關風險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基于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融合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從而既可以加強財會監督,又可以提升組織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