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學的內容和行為,即:“教什么”。是整個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案對于教師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及反思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并不表明,教學就此輕松,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舍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系,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征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征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現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學生滲透互相聯系,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么請看大屏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怎么數得這樣快?你是怎么數的?同學們已經會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一)實驗,猜想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紙,量一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一)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根據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跟( )有關系,有( )關系。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指名學生說一說。
(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厘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現,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本節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部分知識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五、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及反思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從邊和角的角度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確地辨認生活中遇到的長方形、正方形。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體的操作思考過程中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感受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價值,增強空間觀念。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在一年級時,主要是直觀認識了其形狀,在本冊則需要從邊和角兩方面認識其特征,就要求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由表象到了實質,為后面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及面積打好基礎。這一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內容本身又比較枯燥。因此,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動主動探究,在活動中充分積累探究經驗,從而探索發現并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對比和表達加深對圖形的認識;當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理解,需要進一步深化時,需要提供一些變式圖形,如斜放的長、正方形,幫助學生排除非本質屬性的干擾,抓住圖形的本質屬性進行判斷,更好地掌握圖形的概念。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自主探究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搶答老師逐張出示的圖形是不是四邊形,教師將四邊形張貼在黑板上。
2、說說四邊形有什么特征。
3、在這些四邊形中,還有些圖形比較特殊,請看(將長方形、正方形獨立出來),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4、聯系實際,尋找長方形和正方形。
5、質疑揭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和正方形,作為四邊形,它們很特殊,有自己獨特的名字,那它們的邊和角是不是也藏著秘密呢?今天,我們就從邊和角上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得新舊知識的連接,并滲透長方形、正方形屬于四邊形的集合思想。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有自己獨特的名字,從而產生“它們的邊和角是不是也藏著秘密呢”的質疑,引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猜想。
仔細觀察手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猜一猜它的邊和角有哪些特點?
在小組里說一說。
2、驗證。
(1)剛才同學們對長方形、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征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猜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想辦法來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具有這些特征。
(2)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動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發現哪些邊的長度相等?
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你能發現什么?
3、小組匯報介紹驗證方法。
(1)匯報長方形的特征。
預設:
①量一量。
學生演示并介紹,從中看出上下邊長度相等,左右邊長度相等。
教師介紹“對邊”的概念。
教師:通過用直尺測量長方形的不同邊,驗證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征。(板書:量)
②折一折。
學生演示并介紹,折的時候兩條邊重合了,說明對邊相等。
教師:沒有借助工具,只用折紙同樣驗證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板書:折)
③比一比。
a、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和長方形的四個角比,長方形上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完全重合,說明都是直角。(板書:比)
b、對折再對折。
指出:通過這樣的對折,原來的四個角就重合成了一個角,只要測量一次即可。
小結:請同學們舉起手中的長方形,互相看一看,你們的長方形一樣嗎?(顏色、大小都不相同)雖然長方形的顏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驗證后都發現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一特征?那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樣的長方形,它的邊和角都有這樣的特征。
(2)匯報正方形的特征。
預設:
①量一量。
展示作品,發現每條邊都相等。(板書:每條邊都相等)
②折一折。
a、對折發現對邊相等。
追問:這樣折,說明正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但能說明每條邊都相等嗎?
b、先對折成三角形再對折,把正方形的四條邊都折合到一起。
教師:你們覺得他的方法怎么樣?為了讓大家看清楚,老師把四條邊都涂上了不同的顏色,先對折成三角形再對折,這四條邊怎么樣了?說明了什么?
請學他的樣子一起動手折一折。
③比一比。
學生用三角尺比后發現: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小結:剛才我們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驗證了正方形的邊、角有什么特征?
4、教師介紹“對邊、長、寬、邊長”等各部分名稱,并讓學生指一指數學書的封面哪條邊是長?哪條邊是寬?在自己的正方形紙上標出邊長。
5、比較。
(1)我們已經發現并且驗證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同桌互說后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及小組之間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驗證環節,讓學生開展多樣的動手操作活動,如把長方形、正方形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在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鞏固提高
1、辨一辨:下面的圖形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把序號填出來。(教材第81頁第2題)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交流時要讓學生說說④⑥⑦的判斷理由。
教師:看來,一個圖形不會因為擺放的位置而改變自身的形狀。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既要看它的邊,還要看它的角。
2、填一填。(教材第81頁第4題)
教師:你們沒有量就這么快填出了各邊的長度,怎么又快又準地知道的?
3、畫一畫。(教材80頁第1題)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1)小組討論在方格紙上如何畫出4個直角,如何保證對邊相等(4條邊相等)。
(2)學生獨立完成。
(3)教師巡視并收集代表性的作品展示,提醒學生要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來進行驗證、對照,及時檢查。
(4)同桌互查。
4、猜一猜。
在信封里藏著一個圖形(告知學生該圖形不是長方形就是正方形),抽出這個圖形的一部分,三次分別定格為圖1、圖2、圖3,讓學生猜猜信封里裝的可能是什么圖形。
(1)出示圖1,信封里裝的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2)出示圖2,信封里裝的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3)出示圖3,現在能不能猜出信封里裝的是什么圖形?
【設計意圖】層層深入的練習設計,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學習方法等進行梳理總結,體驗學習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