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是一所211,一流學科建設,國家重點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17個學院,71個本科專業,那么華東理工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學什么專業好?
今天為考生家長們盤點了華東理工大學專業排名,這些都是華東理工大學最好的專業,也是優勢特色專業,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
一:華東理工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2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制藥工程、自動化、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學、生物工程、社會工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二:華東理工大學專業排行榜(國家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化學工程與工藝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等教育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點”,依托的化學工程與技術一流學科是國家首批重點學科,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A+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本專業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并被列入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及國家級教學團隊,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及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已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復認證,以及美國ABET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過本專業全體專任教師的長期努力,建立了先進完整的精品課程培養體系、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基地和以MOOC為主導的微專業等,所有課程可實現全英語授課,專業教學團隊入選“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專業教學質量在全國同類專業中名列前茅,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專業主干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分離工程、化工工藝、化工過程分析與開發和化工專業實驗等。畢業生去向:(1)到國內外高等院校進一步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3)在與化工相關的大型國有企業、知名外企等從事產品開發、銷售和企業管理工作;(4)通過自主創業、從事自由職業、私人投資等形式,在與化學工程及相關或其他領域內靈活就業。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2.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一個由機械、化學、材料、能源、電子、控制、信息等多個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綜合性專業。專業以機械工業、石化工業、電站與核電工業、醫藥食品工業等行業為服務對象和輸送人才,具有多學科綜合、適應性廣泛的特色。本專業以華東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一級學科為依托,結合承壓系統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高效過程裝備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開展辦學。其中化工過程機械是我國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權的學科,也是國家及上海市重點學科,是制定全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專業規范”和“基本要求”的主要牽頭單位之一。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青年拔尖人才等一批優秀學術骨干。本專業經過長期的教學改革與探索,形成了獨特的工程教育特色。2007年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2009年成為全國該專業中首個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同年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專業教學團隊獲“國家級教學團隊”及“上海市教學團隊”稱號,2010年成為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1年成為首批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專業承擔的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森松壓力容器有限公司實習基地成為首批國家工程教育實踐基地。本專業于2015年和2018年分別通過第二輪和第三輪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9年進入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堅持“培養厚基礎、強實踐、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過程裝備技術人才”的定位。通過加強基礎教學,突出創新和綜合工程能力培養,使人才培養與國家需求及過程裝備工業發展相適應,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專業畢業生知識面廣、適應性寬、實踐能力強,深受國內外企業歡迎。專業自1952年成立以來,已培養近7000名本科生,多數已成為本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和核心骨干,為我國過程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專業主干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熱工基礎、工程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學、化工原理、過程流體機械、過程裝備與系統(雙語)、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化工裝備設計、壓力容器設計等。畢業生去向:在化工、石油、能源、醫藥、冶金、輕工、環保、食品、制冷、機械及設備檢驗、勞動安全等領域從事與過程裝備相關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及經營管理等工作。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3.制藥工程
制藥工程專業的前身“化學制藥(工學)”專業,是1953年我校建校初期在國內最早設立的同名專業,開創了我國本科層面工科類制藥人才培養的先河。本專業于2008年入選教育部特色專業,2010年入選首批“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2011年獲準與上藥集團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2年入選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2年在國內同類專業中率先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專業自2001年起,一直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制藥工程專業分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或制藥工程專業教學協作組組長單位,現擔任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藥工程專業分委員會主任單位。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道德修養和健康心理素質,具有創新意識、團隊精神、跨文化交流和管理能力,能從事制藥及相關領域科研、開發、設計、生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和能力。現任專業教師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專業主干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化工原理、工程制圖、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制藥工藝學、藥物合成反應、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等。畢業生去向:就讀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博、碩士學位研究生,中外獨資或合資制藥企業,藥物研制開發相關的科研及工程設計院所,藥品質檢、流通機構及教學單位等。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4.自動化
本專業2019年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國家特色專業,2011年被教育部批準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分別于2013年、2019年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協會組織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一批國家級人才帶領的本專業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愛崗敬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高水平卓越拔尖專業技術人才。本專業密切跟蹤國際技術前沿,瞄準國家發展戰略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優勢,依托“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的人才培養環境,利用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科研以及教學基地條件,構建立體化科研創新人才育人平臺,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創新實踐能力的自動控制工程技術人才,是流程工業智能制造領域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專業主干課程:電路原理、電子技術、計算機與程序設計自動控制原理、過程控制工程、過程測控儀表、工業控制裝置與系統、嵌入式系統原理、人工智能基礎、智能優化技術、智能控制、機器學習、機器人技術、物聯網技術基礎等。畢業生去向:進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電力、汽車、軌道交通、醫療裝備等部門從事自動化系統和裝置、智能化系統和算法的設計研究;進入IT和互聯網行業從事相關產品或軟件的開發和技術支持;進入國有大中型和外資企業從事生產過程控制及管理;進入金融保險等行業從事計算機網絡系統設計及技術支持;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出國深造。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5.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專業于1981年開始招生,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保護本科教育的單位之一。2007年被批準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010年被批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1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2014年和2017年兩次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7年成為國家“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專業,2018年建設環境工程全英文專業,2019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設有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及工程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博導15人、教授19人。其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人才4人;擁有科技部污染物減排與資源化創新團隊。專業主干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置及資源化、環境化學、環境工程設計、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等主干課程,企業EHS風險管理國家精品在線課程,環境大數據、環境工程學科前沿講座等熱點課程。畢業生去向:超過50%的本科畢業生在國內外升學深造;可進入政府機關環境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部門、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機構(檢測、評價、認證等)、設計院、大中型企業與公共社區等部門就業。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6.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高分子材料是當今世界發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學科和產業之一。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4年、2017年兩次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奧地利萊奧本大學合作專業本科學歷教育項目2017年獲教育部批準。2019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本專業旨在培養能滿足國家高分子材料及相關領域需求,能夠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產品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人才。專業在生物材料、醫用高分子、高分子成型加工、高分子精準合成等領域形成特色。專業主干課程:包括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制備工程、材料研究方法等。其中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實驗為國家精品課程。畢業生去向:畢業生適合到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加工、復合材料、生命與健康材料、橡膠和塑料制品的企業以及研究單位就業,可面向汽車、電子、建材、石油化工、醫療、航天航空、國防等行業就業。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7.應用化學
應用化學專業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國內知名品牌專業,依托國家一流學科化學和國家重點學科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全方位設計了由精品課程平臺、創新實踐平臺、競賽平臺、大型儀器培訓平臺、國際交流平臺等構成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備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堅持“以學生為本,通識教育、大類教學、復合創新”的辦學理念,圍繞化學學科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培養化學基礎研究和化工等相關行業的社會英才。學院在有機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光化學研究,化學分析技術研究,天然產物的分離與分析及日用化學品的開發等領域形成特色。專業主干課程:設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譜學導論、儀器分析、化工原理等國家、上海市和學校精品課程。學院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先進,實驗室條件優良。畢業生去向:除可進入化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應用化學、制藥工程等學科繼續深造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外,還可選擇在教育、醫藥、材料、能源、生物、環境、食品等領域的各類企事業單位就業。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8.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指利用生物體系、應用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按照人類的需要改造和設計生物的結構與功能,以便更經濟、更有效、大規模地為人類提供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新型學科。生物工程是生命科學從實驗室研究通向工業生產的橋梁。本專業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培養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數學與自然科學、生物學與工程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生物產品生產的科學原理,熟悉生物制造過程與工程設計理論和技能,能夠在生物工程領域從事產品過程設計、生產與管理,新技術/產品研發的工作,能夠解決復雜生物工程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前身是1955年創建的“抗菌素制造專業”,1998年更名為“生物工程”,2008年被批準為生物工程國家特色專業。生物工程為中國抗生素工業的建立和壯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隨著專業的發展,目前在基因工程藥物開發、動植物細胞培養、海洋生物技術、發酵工程、生物制品提取純化、生物醫藥工程設計等諸多領域有著重要的國際影響。生物工程專業于2001年被列入上海市重點學科,2002年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被批準為發酵工程上海市重點學科,2010年獲得教育部首批生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項目,2012年獲批生物工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6年首批通過教育部國家工程教育認證,2018年首批通過教育部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建設。2019年入選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項目。2020年再次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效期六年。本專業擁有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生化工程技術中心(上海)。依托學院生物工程、生物化工兩個博士點,設生物工程、生物化工、生物學、生物與醫藥4個碩士點。科研與教學梯隊充滿活力,目前擁有國內外頂尖的學科帶頭人和一大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86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委和地方及企業的重大科研項目,并取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成果。專業教學經過長期實踐與提煉形成的“堅持生物學、工程學兩個基礎,順應生物工程寬口徑的發展與需求,注重實驗、工程技能訓練的專業培養方案;以及依托學科背景、堅持產學研互動”的教學模式契合高素質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突顯了我校人才培養的特色與優勢。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本專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包含院士、知名企業家等在內的活躍在國內外的生物工程教學、研究、生產領域的專門人才,為我國生物工程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貢獻,樹立了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在國內外的良好聲譽。本專業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十多所國際知名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國際交流機制,每年選拔二十余名優秀本科生以國家公派或自費的方式到國際知名高校參與國際交流項目或攻讀研究生,包括“3+2”“3+1”和“2+2”等長期項目和暑期1~2個月的短期項目。同時,邀請若干名國際知名教授來校為本科生上英語專業課。專業主干課程:生物學、生物化學及實驗、微生物學及實驗、化工原理及實驗、化工制圖、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反應工程原理、代謝工程、發酵工程及實驗、生物分離工程及實驗、生物工程設備等。畢業生去向:在國內外攻讀研究生,包括到美國、英國、德國、澳洲等國際知名高校、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本校等深造。進入生物工程研發單位,生物醫藥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近五年就業率為100%。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9.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是與國際接軌、應用性強、前景看好的新興專業,主要涉及社會治理、社會政策、社區建設、社會組織與社會服務等領域,屬社會學類學科,授“法學學士”學位。社會工作者與法律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并稱三大熱門人才。經過4年的系統學習,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國際視野,能夠從事政策倡導、組織運營、臨床實務及項目管理等專業工作,可就職于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專業主干課程: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微觀社會工作、宏觀社會工作、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實務、社會福利思想、社會工作行政等。畢業生去向: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及企事業單位等。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法學學士學位證書。
10.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專業特色:通過4年的專業學習,學生具備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本手段,為商務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1)商務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能力,即從數據中為企業獲取商務價值;(2)基于IT技術的商務創新設計、規劃以及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專業主干課程:包括商務數據分析、信息系統、商務知識拓展、學術提升和實踐提升5個課程模塊。商務數據分析模塊涵蓋大數據商務應用、商務決策分析與R語言、web數據分析技術等;信息系統模塊涵蓋互聯網、數據庫、管理程序設計等;商務拓展模塊涵蓋財務、金融、證券投資、物流管理和工程管理等。學術提升模塊課程主要為有志于出國留學和攻讀研究生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理論訓練;實踐提升模塊課程主要為畢業后選擇就業或創業的學生進行知識擴展。學生可根據職業發展興趣,有重點地選擇各模塊中的專業課程。畢業生去向:可從事商務數據分析、電子商務運作、管理咨詢等商務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等技術類崗位工作,還可以繼續攻讀管理學或經濟學學科的碩士學位。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管理學學士學位證書。
11.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雙萬計劃國家賽道“一流本科”(全國唯一),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管理工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國家戰略性新興專業,專注培養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本專業的設置是為解決國民經濟發展面臨的兩大根本問題: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2011年批準為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建設碩士學位,2019年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點”,并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案例,同時專業教學團隊入選“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本專業類屬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我校是全國首批設置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高校,本專業現已發展為全國最為著名的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本專業緊緊依托化學工程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化工過程風險評價與控制實驗室、國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資源過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雄厚的師資力量,并聯合生物工程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等不同專業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辦學。本專業培養目標是: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質,具備化學、生物、環境、化學工程與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在資源、能源、化工、冶金、材料以及生物、醫藥、食品等相關領域從事潔凈生產工藝或末端治理研究與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專業主干課程:在系統完整的化學工程與技術教育體系中,突出結晶學與工業結晶、分離工程、工程流體力學、資源加工過程與裝備、微生物技術、工業生態學、循環經濟法律制度等工程技術與人文教育,聚焦“物質分離過程中界面科學與工程”“復雜共伴生國家戰略資源高效利用”及“城市礦山資源化”等領域,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特色專業教育體系。畢業生去向:在化工、石油、冶金、建材、食品、輕工等各類資源加工與利用相關企業、設計院(工程建設公司)、研究院等從事與資源循環利用相關的生產、設計、研發;從事各類城市環境與資源管理工作;在高校相關專業從事輔助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國家管理部門中從事技術貿易與技術管理工作。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12.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是適應我國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而設立的新興本科專業,是以材料科學與工程作為學科基礎,以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及其器件設計、制備工程技術為專業特色。本專業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國家新能源戰略發展需求,特別是在太陽能電池和化學儲能材料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是我校重點建設的國家特色專業之一。師資隊伍主要由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和活躍在科研一線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組成,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備。專業依托超細材料制備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太陽電池材料與器件、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等領域的研究開發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是我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重要的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專業主干課程: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電化學基礎、新能源材料科學基礎、半導體器件物理、光伏材料與器件工藝原理、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工藝原理、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實驗等。畢業生去向:進入國內外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深造;進入科研系統相關研發單位,從事科研與開發工作;進入產業系統相關單位如光伏、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半導體等有關企業,從事開發、生產、銷售等工作。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三:華東理工大學簡介
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1952年由交通大學(上海)、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江南大學(無錫)等校化工系合并組建而成,是新中國第一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高等學府。1956年被定為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學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確定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獲準建設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