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專業排名及王牌,東南大學是一所985,211,雙一流A,國家重點,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27個學院,69個本科專業,那么東南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學什么專業好?今天為考生家長們盤點了東南大學專業排名,這些都是東南大學最好的專業,也是優勢特色專業,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
東南大學專業排名及王牌
一:東南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2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材料科學與工程、醫學影像學、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
2022年江蘇省級特色專業4個:數學與應用數學、法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工程管理
2022年省重點、培育專業專業8個:材料科學與工程、英語、法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工程管理、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二:東南大學專業排行榜(國家級特色專業)
1.材料科學與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符合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需求,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人文 社會科學基礎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社會交往能 力、組織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或企業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新 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開發,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通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材料制備、性 能分析與測試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備方法與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關系的基本規 律,以及材料設計、制備與工藝控制的基本方法,從而具有開展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材 料設計、材料性能優化、新材料開發和材料生產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作所需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等自然科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 識,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制圖、機械、電工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 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經濟管理基礎知識,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并具有外語綜合應用能力;
2.掌握扎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掌握本專業領域常規的材料制備、材料性能與結 構分析檢測方法和技術;
3.具有選用適當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理論和實驗方法分析并解決材料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以 及從事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4.了解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和先進的材料制備與加工生產方法,以及本專業的發展現狀 和趨勢;
5.具有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能力,熟悉所屬行業的方針、政策及法規;
6.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承擔對職業、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主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子電工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 工程基礎、材料制備技術、材料生產裝備與生產工藝、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材料性能與應 用等。
核心課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圖基礎(56學時)、物理化學(80學時)、物理化學實驗(50學時)、儀器分 析(32學時)、儀器分析實驗(24學時)、有機化學(56學時)、有機化學實驗(48學時)、工程力學 (48學時)、電氣工程學概論(96學時)、電工學實驗(32學時)、機械設計基礎(48學時)、材料研 究與計算機應用(32學時)、材料科學基礎(56學時)、材料力學性能(48學時)、材料物理性能 (40學時)、材料現代研究方法(56學時)、材料概論(32學時)。
(1)專業方向一:高分子物理(48學時)、高分子化學(56學時)、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40學時);
(2)專業方向二:金屬學(40學時)、固態相變(40學時)、工程材料學(40學時);
(3)專業方向三:無機材料相圖與應用(40學時)、無機材料高溫動力學(40學時)、先進陶 瓷制備與加工(32學時)。
2.示例二:機械設計制圖B(48學時)、電工技術(48學時)、物理化學D(64學時)、電工技 術實驗(16學時)、材料科學基礎實驗(48學時)、物理化學實驗B(32學時)、電子技術(48學 時)、材料科學基礎(128學時)、電子技術實驗(16學時)、統計物理B(32學時)、冶金工程概述 (32學時)、材料物理性能A(48學時)、材料制備與加工(48學時)、材料分析方法(64學時)、金 屬材料學(48學時)、材料力學性能(48學時)。
3.示例三:工程制圖與AutoCAD( B)(64學時)、工程力學A(64學時)、材料物理化學(64 學時)、材料科學基礎A(80學時)、機械設計基礎A(64學時)、材料性能學A(80學時)、材料現 代測試技術(56學時)、材料綜合實驗I(48學時)、材料中的固態相變(48學時)、材料結構與性 能(48學時)、冶金原理(48學時)、材料合成與制備(32學時)。
(1)金屬材料方向:金屬材料學(56學時)、表面工程學(48學時)、材料綜合實驗Ⅱ(48學 時);
(2)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陶瓷材料(56學時)、材料綜合實驗Ⅱ(48學時)、粉體工程學(56 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電工電子實習、機械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或 專業綜合試驗、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材料制備方法實驗、材料力學性能實驗、材料物理性能實驗、材料結構分析方 法與測試技術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2.醫學影像學
專業代碼:100203TK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修學年限:四年
開設課程:
物理學、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人體 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影像診斷學、核醫學、醫學影像解剖學、腫瘤放療治療學、B超診斷學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包括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和醫學成像技術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
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1.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醫學影像學范疇內各項技術(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學、核醫學、影像學等)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3.具有運用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4.熟悉有關放射防護的方針,政策和方法,熟悉相關的醫學倫理學;5.了解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3.測控技術與儀器
以東南大學電類學科平臺為基礎進行寬口徑招生,主要專業方向有 :1.計算機測量與控制技術;2.工業檢測與自動化儀表;3.機器人技術;4.傳感網與物聯網技術;5.車輛測控技術與工程 ;6.導航定位與測控技術 ;7.虛擬現實與人機交互技術。
教學模式
學院為學生開設有通識教育基礎課、電類平臺基礎課、學科專業主干課和方向課、大型實驗課和集中實踐環節等,具有規范化、系列化和內容現代化的特點,既為學生奠定寬厚的基礎理論,拓寬知識面,又反映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中的新思想、新技術、新工具、新手段。學院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顯著的特色和優勢,擁有“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近五年來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11項,建立了“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學習與研究一體化”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研學、網絡助學”的多方位人才培養特色,建設了兩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電綜合工程訓練中心”、“機電測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及一個江蘇省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物聯網技術工程訓練中心”和一個江蘇省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測控技術與儀器學科綜合訓練中心”。“測控技術與儀器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和培養方案的改革”獲2004年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建立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學習與研究一體化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獲2009年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于2009年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及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入選江蘇省重點專業類。
培養特色
本專業人才培養重基礎強實踐,是教育部首批批準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專業之一。學生既要學習電子信息理論及應用、計算機科學基礎及應用、控制理論及應用、光學與光電子理論及應用、機械基礎理論及應用和測控儀器設計方法,也要學習經濟分析、市場營銷、管理及多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學生進校后首先進行大類培養,按照電類統一的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進行學習,進入高年級學習階段后可自選方向課深入學習。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及能力、寬泛的測控技術應用能力、儀器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及初步的經營與管理能力。學院重視課程建設,現建有國家精品課程5門及一批本科生seminar課程。《傳感器技術》2013年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學院結合學科特點為學生課外研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環境,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優秀生培養方面具有特色和優勢。學院本科生多年來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機械創新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際數學建模競賽”等重大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僅近5年就獲得了國際級、國家級及省級獎項80多項,三分之一以上的本科生在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上獲獎。
4.生物醫學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系統地掌握生物醫學工程的基 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器械、醫療衛生等相關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從事工程技術 開發、服務、管理和教育等工作或攻讀研究生,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生物醫學 與工程科學相結合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與信息科學、醫學儀器、生物醫 學材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嚴格的科學實驗、技術研發訓練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掌 握工程技術在生物醫學中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較扎實的自然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
2.掌握一定的生理學和醫學知識;
3.掌握生物醫學電子與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生物醫學信息檢測及處理的基本理論 和分析方法、生物醫學材料基本原理及設計方法等;
4.了解生物醫學工程的學科前沿和新技術的發展動態;
5.了解醫療器械行業標準和相關法規;
6.具有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
7.具有外文文獻的檢索、閱讀與翻譯能力,具有科技外語寫作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主干學科:生物醫學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醫學基礎、工程生理學、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應用、生物醫學傳感器、現 代醫學儀器、生物醫學信號處理、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生物醫學光學、生物力學、生物醫用材料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生產實習、臨床見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課外科研訓練等。
主要專業實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計算機技術實驗、生理學實驗、醫學儀器實驗、生物醫學 傳感實驗、生物醫學信號處理實驗。
修業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三:東南大學專業排行榜(江蘇省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數學與應用數學
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江蘇省特色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寬厚的數學基礎,系統掌握數學的基本思想、理論、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和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數學高級研究人才,或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到計算機、信息、自動化、電子、生物和經管等領域的交叉復合型人才。
2.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于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需要具備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法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崗位及升學考研。
3.信息與計算科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原名”計算數學”,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數學與信息,計算機管理相結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初步具備在信息與計算科學領域的某個方向上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設計開發有關軟件的能力。
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受到較扎實的計算機訓練,初步具備在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及設計開發有關軟件的能力。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合到企事業單位、高科技部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信息與計算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4.工程管理
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是“全省第一、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優勢專業。20世紀20年代,東南大學就設有營造門,并開設工程管理相關的課程教學。1998年,東南大學在全國首批設立工程管理專業,并于次年成為首批通過國家級專業評估的六所高校之一。此后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快速發展,連續三次通過國家級專業復評估,獲批首批江蘇省特色專業、“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成為全國同類高校中獲得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級精品教材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國最早牽頭獲得工程管理領域國家教學成果獎的高校之一,教學質量享譽全國。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具有完整的本科-碩士(四個碩士點)-博士(四個博士點)培養體系,而且培養方案與國際注冊制度銜接,得到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美國建筑教育協會(ACCE)的國際認證或互認,使畢業生可以從容地選擇學術化、工程化或國際化等多元發展路徑。
培養方向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工程項目管理、項目經濟與投融資及房地產開發經營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 能 在 房 地產 開 發 公 司、大中型建筑企業、 總 承 包 企業、 國 際 經 濟合 作 公 司、 工程咨詢和評估公 司、 建 設 單位、銀行、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科研和教育單位從事工程建設項目決策、策劃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工程管理人才。
主修課程
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知識體系包括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四大類平臺課程。主修課程除學校通識類課程外,大類學科基礎課包括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經濟法、會計學原理、工程測量、建筑力學、建筑學與規劃、地基與基礎、工程結構、土木工程施工、統計學、工程材料、建筑設備 ;專業主干課程包括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估價、建設法規、運籌學、工程建設信息管理、工程項目投資決策與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房地產估價等課程。此外,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專業素質拓展、導師制等環節,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
四:東南大學專業排行榜(省重點、培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材料科學與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符合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需求,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人文 社會科學基礎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社會交往能 力、組織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或企業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新 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開發,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通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材料制備、性 能分析與測試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備方法與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關系的基本規 律,以及材料設計、制備與工藝控制的基本方法,從而具有開展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材 料設計、材料性能優化、新材料開發和材料生產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作所需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等自然科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 識,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制圖、機械、電工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 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經濟管理基礎知識,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并具有外語綜合應用能力;
2.掌握扎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掌握本專業領域常規的材料制備、材料性能與結 構分析檢測方法和技術;
3.具有選用適當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理論和實驗方法分析并解決材料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以 及從事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4.了解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和先進的材料制備與加工生產方法,以及本專業的發展現狀 和趨勢;
5.具有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能力,熟悉所屬行業的方針、政策及法規;
6.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承擔對職業、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主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子電工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 工程基礎、材料制備技術、材料生產裝備與生產工藝、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材料性能與應 用等。
核心課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圖基礎(56學時)、物理化學(80學時)、物理化學實驗(50學時)、儀器分 析(32學時)、儀器分析實驗(24學時)、有機化學(56學時)、有機化學實驗(48學時)、工程力學 (48學時)、電氣工程學概論(96學時)、電工學實驗(32學時)、機械設計基礎(48學時)、材料研 究與計算機應用(32學時)、材料科學基礎(56學時)、材料力學性能(48學時)、材料物理性能 (40學時)、材料現代研究方法(56學時)、材料概論(32學時)。
(1)專業方向一:高分子物理(48學時)、高分子化學(56學時)、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40學時);
(2)專業方向二:金屬學(40學時)、固態相變(40學時)、工程材料學(40學時);
(3)專業方向三:無機材料相圖與應用(40學時)、無機材料高溫動力學(40學時)、先進陶 瓷制備與加工(32學時)。
2.示例二:機械設計制圖B(48學時)、電工技術(48學時)、物理化學D(64學時)、電工技 術實驗(16學時)、材料科學基礎實驗(48學時)、物理化學實驗B(32學時)、電子技術(48學 時)、材料科學基礎(128學時)、電子技術實驗(16學時)、統計物理B(32學時)、冶金工程概述 (32學時)、材料物理性能A(48學時)、材料制備與加工(48學時)、材料分析方法(64學時)、金 屬材料學(48學時)、材料力學性能(48學時)。
3.示例三:工程制圖與AutoCAD( B)(64學時)、工程力學A(64學時)、材料物理化學(64 學時)、材料科學基礎A(80學時)、機械設計基礎A(64學時)、材料性能學A(80學時)、材料現 代測試技術(56學時)、材料綜合實驗I(48學時)、材料中的固態相變(48學時)、材料結構與性 能(48學時)、冶金原理(48學時)、材料合成與制備(32學時)。
(1)金屬材料方向:金屬材料學(56學時)、表面工程學(48學時)、材料綜合實驗Ⅱ(48學 時);
(2)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陶瓷材料(56學時)、材料綜合實驗Ⅱ(48學時)、粉體工程學(56 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電工電子實習、機械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或 專業綜合試驗、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材料制備方法實驗、材料力學性能實驗、材料物理性能實驗、材料結構分析方 法與測試技術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2.英語
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于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培養目標
英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英美等英語國家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與能力。
就業方向
英語專業畢業生可在涉外機構、外資企業、銀行、保險、海關、邊防、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和管理等工作,同時也可以選擇留學、考研或國外就業,適合于外經貿各部委、貿易公司、涉外機構、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金融國貿等單位的文秘、業務人員或行政管理人員等。
3.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于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需要具備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法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崗位及升學考研。
4.信息與計算科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原名”計算數學”,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數學與信息,計算機管理相結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初步具備在信息與計算科學領域的某個方向上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設計開發有關軟件的能力。
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受到較扎實的計算機訓練,初步具備在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及設計開發有關軟件的能力。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合到企事業單位、高科技部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信息與計算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5.統計學
統計學(statistics)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總結,做出推斷和預測,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各門學科之上,從物理和社會科學到人文科學,甚至被用來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之上。隨著數字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多地希望能夠從大量的數據中總結出一些經驗規律從而為后面的決策提供一些依據。統計學專業不是僅僅像其表面的文字表示,只是統計數字,而是包含了調查、收集、分析、預測等。應用的范圍十分廣泛。
培養目標
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較好的外語水平;具備正確的統計思想,掌握收集數據的方法,并能夠根據數據的特點選用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推斷和預測;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與檢索的基本方法;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能熟練應用統計軟件或其他專用軟件,具有一定的編程能力,能正確利用統計理論和方法分析判斷數據處理的結果;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就業方向
統計學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門(統計局等),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部門,市場調查公司、咨詢公司、各公司的市場研究部門,工業企業的質量檢測部門等企業事業單位。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及升學考研。
6.數學與應用數學
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江蘇省特色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寬厚的數學基礎,系統掌握數學的基本思想、理論、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和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數學高級研究人才,或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到計算機、信息、自動化、電子、生物和經管等領域的交叉復合型人才。
7.工程管理
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是“全省第一、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優勢專業。20世紀20年代,東南大學就設有營造門,并開設工程管理相關的課程教學。1998年,東南大學在全國首批設立工程管理專業,并于次年成為首批通過國家級專業評估的六所高校之一。此后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快速發展,連續三次通過國家級專業復評估,獲批首批江蘇省特色專業、“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成為全國同類高校中獲得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級精品教材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國最早牽頭獲得工程管理領域國家教學成果獎的高校之一,教學質量享譽全國。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具有完整的本科-碩士(四個碩士點)-博士(四個博士點)培養體系,而且培養方案與國際注冊制度銜接,得到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美國建筑教育協會(ACCE)的國際認證或互認,使畢業生可以從容地選擇學術化、工程化或國際化等多元發展路徑。
培養方向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工程項目管理、項目經濟與投融資及房地產開發經營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 能 在 房 地產 開 發 公 司、大中型建筑企業、 總 承 包 企業、 國 際 經 濟合 作 公 司、 工程咨詢和評估公 司、 建 設 單位、銀行、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科研和教育單位從事工程建設項目決策、策劃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工程管理人才。
主修課程
東南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知識體系包括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四大類平臺課程。主修課程除學校通識類課程外,大類學科基礎課包括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經濟法、會計學原理、工程測量、建筑力學、建筑學與規劃、地基與基礎、工程結構、土木工程施工、統計學、工程材料、建筑設備 ;專業主干課程包括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估價、建設法規、運籌學、工程建設信息管理、工程項目投資決策與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房地產估價等課程。此外,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專業素質拓展、導師制等環節,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
8.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是工科學科中的一種,簡稱給排水。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一般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給系統、排水系統(市政給排水和建筑給排水),簡稱給排水。給排水工程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一是給水工程,二是排水工程,三是建筑給排水。
培養目標
要求學生主要學習普通化學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水科學和環境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對水的開發、凈化、輸送、回收與應用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師訓練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訓練,具有較好地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給水排水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規劃給水排水系統、進行給水排水工程的工藝設計、施工、管理和簡單的結構設計的能力并掌握水資源控制與保護、節水等相關知識。
就業方向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可以到城市規劃設計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工礦企業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建筑和其他專業設計院、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局、環境保護和市政公用事業等部門、市政和建筑工程公司、環保設備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五:東南大學簡介
學校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重要發展時期。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學校文理等科遷出,以原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先后并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校的有關系科,在國立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1988年5月,學校復更名為東南大學。2000年4月,原東南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