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理學院怎么樣好不好?口碑怎么樣?值得讀嗎?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這些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以下為整理的校友評價、學校排名、學校簡介等,比較能夠客觀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歡迎參考!
重慶文理學院怎么樣好不好
口碑1:
聽說學校準備更名大學中,就是不知道真假!
口碑2:
學校不小,有三個校區。環境很不錯,專業的就業方向偏向進電子公司,從事工程師執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專業課的老師授課水平不錯,在全國高校排名200左右,專業男生偏多。
口碑3:
重慶文理學院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學校總體來說規模可以,學校的綠化設計十分到位。錄取分數線也高了,處于上升中吧,學校有很多參天大樹分布在道路兩旁,夏天去那乘涼不錯。有的地方還種了爬墻虎,看起來很小清新。目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王牌,主修電路,C語言等課程,就業方向挺廣的,從事手機電腦行業,以后會更加廣泛。
口碑4:
首先風景特別漂亮,有很多漂亮的小姐姐。這里的老師也都很好,大多很有親和力,期末也不會為難你。
口碑5:
本人是重慶文理學院的學生,感覺我們學校非常好,尤其是環境方面。學校的景色宜人,有很大的一個湖泊,夏天在那里散步非常涼快。我就讀的專業是軟件工程,就業的方向主要是開發和測試,而開發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向,比如,java,web前端等。專業前景在我看來目前是很好的,畢業的起薪也不錯。
口碑6:
自然環境不錯 空氣質量很好,處于城市邊緣,環境就很適合學習。對學生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寬松,多靠學生自己多學習,老師比較認真負責
口碑7:
學校在重慶知名度不小,老師水平不低,也很負責任。擁有園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市級),校內外實驗實訓場地2萬多平方米。學院還設有專業資料室,圖書期刊豐富,滿足師生教學、科研需求。
口碑8:
重慶文理學院,學校的師資力量比較雄厚,教學水平較高。校風、環境都算是不錯的。學校的食堂的飯菜都還挺好吃的,最好吃的是冒菜。紅河校區比較現代化,星湖校區依山傍水的,都是讀書的好地方。老校區其實風景還是蠻清秀的,只是離城區大概幾十分鐘的車程,新校區肯定現代化氣息很重。老校區的清閑,適合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管理制度相當嚴格,考試監考像高中一樣嚴,但是相對公平。獎學金依照成績評比,學生競爭相當,學術氛圍很好。
口碑9:
課程有點多,管理有點嚴,不過能理解,畢竟在重慶也算排的上名的學校。我的專業,文理運動康復,以前叫作社體(保健康復方向),招收的是體育生(其他學校多是文化生)15年全國運動康復學校34所,現在已經多少數不清。
口碑10:
老師比較負責,挺好,用心學的話還是有所得,新生一般住星湖校區,然后一年后搬到紅河校區至于哪個校區報名就看你是哪個專業的,美術,計算機,電子工程等專業就在紅河,其他在星湖具體的通知書上會寫明住宿環境不錯,尤其是星湖校區的環境非常好,國際旅游度假中心啊,周末還可以在衛星胡釣魚紅河的硬件比較好,住宿條件在重慶市來說算好的。
以上只是部分網友的評價,對于重慶文理學院怎么樣好不好,相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重慶文理學院全國排名
根據校友會大學排行榜數據看,重慶文理學院全國排名第282位,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361位,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339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重慶文理學院 | 校友會 | 282 | 重慶市 | 綜合類 | 普通本科 |
重慶文理學院 | 武書連 | 361 | 重慶市 | 綜合類 | 普通本科 |
重慶文理學院 | 軟科 | 339 | 重慶市 | 綜合類 | 普通本科 |
重慶文理學院簡介:
重慶文理學院是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其前身重慶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渝州教育學院分別創辦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兩校合并組建為渝西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重慶文理學院。
學校坐落在重慶市永川區,有紅河、星湖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767畝,校舍建筑面積69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89.7萬冊(含電子圖書),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6億元。學校現有正高級職稱人員近180人、副高級職稱人員近40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70余人,兼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30余人;外籍教師(專家)20余人,外聘專家300余人;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萬余人;來自俄羅斯、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國留學生100余人;與市內外30余所高校合作開展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研究生累計400余名。
學校現有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人選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5人;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重慶英才•名家名師、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重慶英才•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重慶市“百人計劃”人選、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科技創業領軍人才、重慶市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重慶市高校“巴渝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青年學者、重慶市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專家等省(市)級人才61人;建有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1個、重慶市創新團隊(群體)7個、重慶市創新創業團隊7個、重慶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
學校現設有19個二級學院,開設了67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農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10個學科門類,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農林卓越計劃項目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一流課程2門,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市級特色學科專業群2個,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項目14個,市級特色專業10個,市級大數據智能類特色專業1個,市級教學團隊8個,市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6個,市級精品類課程29門,市級一流課程15門。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園林等10個專業進入重慶一本招生序列。學校有4個市級重點學科,2個市級重點培育學科。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學校園林和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位居重慶市大學本科專業排行榜榜首,全國排名分列第5和第7,其中園林專業躍升至“中國高水平專業”層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體育教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環境科學4個專業躍居重慶市大學本科專業排行榜前三甲,專業層次達到了“中國知名、區域一流專業”。2017年,學校獲批重慶市工程師創新能力培養訓練基地。
學校圍繞“建設應用型學科,開展應用型研究,培養應用型人才,創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進行了一系列以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體系在當代高校的構建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高校三標一體教育質量模型的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新時期我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走向”獲教育部高校德育創新發展研究成果二等獎,“師范新升本院校的轉型發展與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實用技能型卓越園林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卓越教師“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入選“全國教師隊伍建設優秀工作案例”,受到教育部點名表揚。累計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項、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9項,市級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成果獎4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25項,市級及以上質量工程項目50余項、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7項。
學校與重慶高新區、永川區、九龍坡區、榮昌區、璧山區、銅梁區、大足區,四川省內江市、宜賓市等建立了校地戰略聯盟,與百度、華為、騰訊、中軟國際、東軟國際等知名企業攜手合作,著力共建中軟智能工程學院、東軟智能硬件學院、達瓦虛擬現實研究院等一批產業學院,共建20余個校企合作實驗班。學校與阿里云、重慶京東方有限責任公司、重慶交建集團、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等300余家行業企業或園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集教學、科研、生產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基地。
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基礎扎實、技能過硬、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強,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肯定和歡迎。2012-2013年度,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4年獲批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成為首批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2016年,學校榮獲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稱號;2018年,學校百川興邦眾創空間成功獲批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環重慶文理學院創新生態圈為重慶市首批6所環高校創新生態圈之一。
學校緊密結合重慶市產業發展需求,聚焦新材料、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化工制藥、現代農業、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打造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創新靶向藥物國際研究院、特色植物研究院、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究院等。目前,學校擁有“微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創新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擁有特色植物產業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環境材料與修復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2個市級科研平臺。近5年,學校科研項目持續增長,累計獲得國家級項目79項,累計獲得市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45項,獲得授權專利800余項。同時,發表的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數量大幅增加,高水平學術論文達到1800余篇,李洪雷博士、徐志剛博士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Cell》發表重要研究成果,劉嘉教授發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研究論文進入農業科學領域全球ESI1%行列。學校利用國家級眾創空間及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DE5抗抑制劑國際一類新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美國FDA臨床批文,并以3000萬元成功轉化;納米銀線系列專利、脫毒生姜連作技術、獼猴桃良種脫毒工廠育苗技術等一批新技術成果正在進行轉化和推廣應用。主辦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重慶高教研究》和《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其中,《重慶高教研究》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目錄(2019—2020)、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2020)、WAJCI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統計源期刊、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來源期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俄羅斯、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國30多所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先后開展了師生交流、合作辦學、合作科研、來華留學等項目。目前,重點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威爾明頓分校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托木斯克國立大學等高校開展“2+2”本科生和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與意大利佩魯賈大學開展師生交流和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與馬來西亞泰萊大學、思特雅大學等高校合作舉辦本升碩項目。近年來,學校每年有10余名學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留學資助。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5年,“重慶文理新藥創新團隊”憑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ED和肺動脈高壓一類新藥開發”項目代表重慶奪得了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第一名。2016年,大尺寸柔性觸控項目榮獲首屆全國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創新賽)第一名;柔性觸控團隊、3D噴墨印刷電子團隊分別獲得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電子信息行業全國總決賽、先進制造行業全國總決賽第三名;新型環保材料創新團隊獲得2015年度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2017年,柔性觸摸顯示項目榮獲首屆中國意大利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名。
學校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首批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國教育網絡示范單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第一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重慶市第一批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狀、重慶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全方位改革、多角度創新、超常規發展的模式被新華社、《中國青年報》等媒體譽為“文理現象”,《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專題報道了我校轉型發展成績。
歷經40余年的不懈追求和跨越發展,年輕而蓬勃發展的重慶文理學院正秉承“進德修業、博文達理”的校訓,大力實施“創新開放、頂天立地”發展戰略,全面推動應用型深度轉型發展,努力創建區域性、國際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紅河校區:重慶市永川區紅河大道319號
星湖校區:重慶市永川衛星湖文化旅游區
郵編:402160
電話:023-49891910
傳真:023-49891917
網址:www.cqwu.edu.cn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主管單位 | 重慶市 |
創建時間 | 1976年 | 博士點數量 | 一級:0,二級:0 |
碩士點數量 | 一級:0,二級:0 | 學校類型 | 綜合類 |
所在城市 | 重慶市 | 辦學層次 | 普通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