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分對于高考生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了,那么對于458分這個階段的考生來說,能夠選擇的學校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458可以上什么大學 458高考分數能上哪些大學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一、458分能上什么大學?
學校名稱 | 所在地類型 | 最低分 | |
---|---|---|---|
重慶工商大學 | 重慶工商大學 | 重慶 | 458 |
海南大學 | 海南大學 | 海南 | 458 |
山東科技大學 | 山東科技大學 | 山東 | 458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 | 458 |
中國民航大學 | 中國民航大學 | 天津 | 458 |
蘭州大學 | 蘭州大學 | 甘肅 | 458 |
山東農業大學 | 山東農業大學 | 山東 | 458 |
天津師范大學 | 天津師范大學 | 天津 | 458 |
重慶醫科大學 | 重慶醫科大學 | 重慶 | 458 |
青島科技大學 | 青島科技大學 | 山東 | 458 |
注:本表格推薦的院校名單只是一部分,僅作志愿參考。
二、適合458分報考的大學
1、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始創于1952年,2002年1月18日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渝州大學和原重慶商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法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提升計劃”重點支持高校,重慶市國際人文特色高校。學校黨委獲批全市黨建“雙創”示范高校創建單位,學校獲評“重慶五一勞動獎狀”。學校傳承和弘揚“含弘自強、經邦濟民”的重慶工商大學精神,秉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遵循“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之路。構建了涵蓋7個學科門類、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設有18個教學學院,80個本科專業(73個專業招生),其中有13個國家“一流專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重慶市“一流專業”,5個市級特色學科專業群、22個市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改革試點項目。有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三峽庫區百萬移民安穩致富國家戰略人才培養項目(應用經濟學),1個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海南大學
海南大學是于2007年8月由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與原海南大學合并組建而成的綜合性重點大學,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學校秉承“海納百川大道致遠”的校訓,弘揚“自強敬業厚德弘毅”的校風。2008年12月,經國家批準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2年,進入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建設行列,先后獲得“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等建設支持;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辦好海南大學”的重大決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學成為教育部與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納入教育部直屬高校排序。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創建于1958年,與創建于1954年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緊密結合,并稱“熱作兩院”(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被譽為我國熱帶農業科教領域的“雙子星”。“兩院人”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在北緯18—24°范圍內大面積種植天然橡膠成功的國家,并由原來的植膠空白國,奇跡般地崛起為世界第三大種植國、第五大產膠國。
3、山東科技大學
學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優勢突出,行業特色鮮明,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山東省重點建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在青島、泰安、濟南三地辦學,總占地面積3800余畝,建筑面積14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0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億元。學校設有教學單位32個,科研單位5個。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6個,本科專業93個。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山東省一流學科5個,另有省市級重點學科19個,工程學、數學、化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級及青島市實驗室(基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2個。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300余人,研究生8300余人。有教職工326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350余人。
4、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應用研究型大學。2018年,學校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學校的辦學文脈可追溯到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工學堂。1906年,美國基督教南北浸會在上海浦江之濱創建滬江大學。1928年,劉湛恩擔任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學校全面納入中國國民教育體系。新中國成立后,滬江大學相關系科調整至華東各大學校,同時在滬江大學校址創辦上海工業學校,后更名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1959年)、上海機械學院(1960—1994年)、華東工業大學(1994—1996年)。1907年,德國醫生寶隆博士開設德文醫學堂,1912年增設工學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醫工學堂的原址上合辦中法國立工學院。抗戰勝利后,與由重慶遷滬的國立高級機器職業學校合并,成立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新中國成立后改制為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后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1983—1996年)。1996年,華東工業大學和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上海理工大學。
5、中國民航大學
中國民航大學(英文名稱為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英文簡稱為CAUC)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的一所以培養民航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學府,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天津市“雙一流”建設計劃和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高校。中國民航大學前身是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軍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學校。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校,1958年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高級航空學校,1963年重組為中國民用航空機械專科學校,1977年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專科學校,1981年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學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為中國民航大學。學校總占地面積169.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7.4萬平方米,現建有天津東麗校區,朝陽飛行學院、內蒙古飛行學院、新疆天翔航空學院3個飛行訓練學院,正在建設天津寧河校區。
6、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和良好聲譽。現有城關、榆中2個校區,校園面積3544.32畝。學校創建于1909年,始為甘肅法政學堂,是中國西北地區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高等學校。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蘭州大學。新中國成立后,在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確定為國家14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入選“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后并入和回歸蘭州大學。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在11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堅守在西部、奮斗為國家,走出了在經濟待發達地區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進之路,創造了化學“一門八院士”、地學“師生三代勇闖地球三極”、中科院“蘭大軍團”、隆基蘭大合伙人等享譽國內外的“蘭大現象”。學校按照“興文、厚理、拓工、精農、強醫”的學科發展思路,著力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高校。
7、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坐落在雄偉壯麗的泰山腳下,前身是1906年創辦于濟南的山東高等農業學堂。后幾經變遷,1952年經全國院系調整,成立山東農學院。1958年由濟南遷至泰安,1983年更名為山東農業大學。1999年7月,原山東農業大學、山東水利專科學校合并,同時山東省林業學校并入,組建新的山東農業大學。目前,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融農、理、工、管、經、文、法、藝術學等于一體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農業農村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是山東省首批五所應用基礎型特色名校之一,是山東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是首屆全國文明校園。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深造率平均在38%以上,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學校現有在校生34529人,其中本科生29936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655人,繼續教育類學生18592人。
8、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是天津百年師范教育的傳承者,天津基礎教育的文脈發祥地,天津唯一面向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的師范大學。學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師范學院,1982年更名為天津師范大學。1999年,原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天津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新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以“特色鮮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師范大學”為建設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辦好高質量師范教育為“固本之策“,深耕完善師范辦學體系,把為基礎教育輸送優質師資作為堅定追求,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強基固本、涵養師德。學校以培養“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厚植教育情懷,培養卓越教師。先后入選教育部卓越小學教師和卓越中學教師培養改革項目、承接教育部“國培計劃”、獲批教育部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
9、重慶醫科大學
學校創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教育部批準的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2015年成為重慶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成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首批立項的地方高校之一。學校由位于渝中區的袁家崗校區和位于重慶大學城的縉云校區組成,校園總面積2650畝,其中縉云校區占地2100畝。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671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529人,本科生18587人,留學生555人。學校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港澳臺學生和外國留學生資格。學校現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20年3月,科睿唯安發布),4個重慶市一流學科,12個重慶市“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臨床醫學等學科排名全國前列。
10、青島科技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經、管、醫、法、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國家“111計劃”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屬重點建設的大學、山東省“強特色”高水平大學、山東省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評估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榮獲“山東省第一屆省級文明校園”榮譽稱號,被社會贊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0年的沈陽輕工業高級職業學校,1956年遷至青島。1958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組建為山東化工學院,開始了正式舉辦高等教育的歷程。1984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青島化工學院,1998年由化學工業部劃轉到山東省;2001年青島工藝美術學校并入,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青島科技大學。2002年8月嶗山校區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區投入使用,2016年山東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國際合作區(中德校區)投入使用,學校事業發展不斷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