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睡眠情況調查 小學生睡眠情況調查報告,教育部發布的“睡眠令”,是很多家長所期望的,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但實際上“睡眠令”的效果如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訊,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
調查 中學階段晚睡是普遍現象
近日,記者做了一份關于學生睡眠情況的問卷調查,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學生。30份問卷調查中,25位家長表示家里孩子有晚睡現象,睡眠得不到保證。
部分學生中午也無法午休,因為要學習或完成作業。
從參與調查的學生來看,他們一天的睡眠時間從7到9小時不等。
除了個別學生周末培訓班會擠占睡眠時間外,大多數學生周末不會因為培訓或學習擠占睡眠時間,但晚睡現象仍然普遍,主要是孩子或家長周末比較放松。
現象 做作業到晚上十一二點是常態
“孩子睡眠根本得不到保證,前天晚上做作業,12點才上床睡覺。”提起孩子的睡眠,市民李先生有些擔憂。
李先生的女兒在城區一所小學讀六年級。李先生說,大概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女兒晚上回家做作業大多時候要做到11點以后,而且班上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
李先生說,按照正常放學時間,學校上完四點半課堂的課程后,應該在6點左右放學。而女兒班上7點左右放學是常態,主要是老師“拖堂”給孩子們講課。而前天,老師“拖堂”到7點40分才放學,李先生在家等孩子吃完飯洗碗時已是晚上9點了。因為“拖堂”拖延了放學時間,而孩子回家還有很多作業要完成,當天晚上,班上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們12點左右才上床睡覺。
周一到周五學習日期間,瀘州市中小學生晚上做作業到十一二點是常態。
市民鐘女士明顯感覺到,兒子進入初中后,學業負擔特別重,睡眠時間無法保證。兒子在市內一所中學讀初一,因為學校離家近,每天早上7點10分起床,8點左右到校上課,晚上上完晚自習后8點左右回家。每天中午和晚上的時間都在做作業,大多數時候要做到晚上10點過,有時也會做到11點過,洗漱完上床睡覺已是12點。
“怎么會有那么多作業?”這個問題鐘女士也問過兒子,原來,每天中午老師會布置午間作業,下午四點半課堂以及晚自習大多時間是老師在上課,每一堂課后老師還會布置家庭作業,白天在學校上課沒有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只有晚上回家做。作業最多的時候,兒子晚上放學回家做了7科作業,雖說每科作業并不多,但7科加起來就多了。“兒子睡覺不算晚的,班上有的孩子做完學校的作業,還要堅持練一小時鋼琴,或者是做培訓作業,睡得更晚”。
家長 學業壓力大 睡眠難保證
教育部發布的“睡眠令”,是很多家長所期望的,但在目前的教育現狀和環境下,家長們認為要執行“睡眠令”太難。影響孩子不能按時睡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睡眠令”才可能實現。
問卷調查中,不少家長就“睡眠令”提出希望和建議。陳先生的孩子正在讀初一,他的愿望是“晚上作業少一點,讓孩子睡足9小時”。孩子在讀小學的熊女士希望學校能強制午休,不要占用孩子的午休時間。
部分學校作業多,搞題海戰術,被家長吐槽。市民李先生認為,雖然孩子小學六年級面臨升學壓力,可以理解學校的做法,但學校也應該反思,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質量,而不是讓孩子們拼命做作業、做練習,擠占孩子的休息時間,讓孩子從小就長期處于疲勞的學習狀態。
鐘女士認為,學習固然需要不斷練習鞏固,而且初中學生面臨升學壓力,也需要抓緊時間學習。但作業過多,讓孩子長期處于一種疲勞狀態,每天忙于應付作業,可能適得其反,很難有好的學習效果。有充足的睡眠,孩子才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一方面,家長吐槽作業多、學業重,希望孩子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另一方面,升學壓力和教育競爭的現實環境,讓家長和孩子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劉女士的孩子上初中二年級,晚上11點后睡覺,周末上6個培訓班。她認為,真正要解決學業擠占孩子睡眠的問題,不只是規定孩子幾點入睡這么簡單。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孩子和家長都不敢掉以輕心。“進行教育制度改革,不以成績論英雄”,這或許才是讓“睡眠令”落地的根本辦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生睡眠情況調查 小學生睡眠情況調查報告“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