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研究生復試可能嗎,我國參加考研的人數逐年遞增,競爭趨勢也日趨激烈,考研分為初試和復試,有不少家長建議取消研究生復試環節,此建議是否可取呢?具體詳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取消研究生復試可能嗎
近些年來,考研有多么火爆?讓我給你展示一組數據,你就明白了。
15年考研165萬人報名,16年考研177萬人報名,17年考研201萬報名,18年考研238萬人報名,19年考研290萬人報名,20年考研340萬人報名,21年考研377萬人報名。
這個增長速度真的恐怖如斯,短短五年的時間,報名人數就增加了一倍多。2021年將錄取118萬人,也就意味著超過200萬人將無學可上,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更是神仙打架,400分以上的考生多如牛毛,比如,清華大學的金融專碩復試線高達422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軟件學院400分以上的人數多達417人。
我羅列出這么多的數據只是想表明,考研一年比一年難,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更是難如登天。
辛苦的備戰
考研和高考有很多相似之處,有很多不同之處。
相似之處在于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面對與日俱增的壓力,似乎都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爭,而最終的結果都是會有大批的失敗者。
不同之處在于,高三的考生只需要全心全意地備考,根據老師的指導,按部就班地學習,其他的一切瑣事由家長全權負責。
而考研則大有不同,從高考到考研,這中間我們長大了四年,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自己承擔更多的事情。選擇學校、收集資料、搶占座位、獨自面對壓力,這都是考研人必須面對的。
每天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床邊的鬧鐘就已經響起,提醒著我們新的一天已經開始了,兩眼一睜,開始競爭。而這時候,大家也都無暇打扮自己,都是素面朝天,買著早餐邊走邊吃,生怕耽誤一分鐘。
在學弟學妹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圖書館的門前早已排起了長龍,而這一切就是為了搶占到一個座位,多學習幾十分鐘,僅此而已。每天都是三點一線的生活,和高三何其相似,備考一年,只為走上考場的那兩天。這兩天也是一個分水嶺,在這兩天考完以后就將淘汰一半的人,這是何其殘酷,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經過考研初試,很多人拿到了復試的入場券,但那又怎樣?離勝利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在備考復試的過程中,又開始重復以前的生活,只為在復試中贏得更高的分數,但即使如此,依然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復試遭到淘汰。
每年都不乏初試成績第一但復試慘遭淘汰的同學。19年北京郵電大學一位考生報考清華,初試第一慘遭淘汰;21年某同學報考蘭州大學計算機學院,初試第一,因上機筆試誤刪源代碼,筆試0分,同樣慘遭淘汰;21年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的初試第一名,因綜合素質測試未及格被淘汰。
每年這樣的事都不勝枚舉,辛苦了一年,取得了初試如此高的分數,卻倒在了復試,心中的滋味如何了得?
家長的建議
由于每年都有很多初試高分,但復試慘遭淘汰的考生,或者是初試分低,最后逆襲被錄取的考生。很多人就認為復試是否存在有貓膩的可能,如果存在這種情況的話,那無疑是不公平的,畢竟復試有面試的環節,有人認為可操縱性較大,學生辛辛苦苦備戰一年,甚至很多人二戰、三戰,卻因為黑幕遭到淘汰,心中有太多的不甘。那何不與高考一樣?直接按初試成績進行排名,擇優錄取?
官方的回應
人民日報發文稱,取消研究生復試是在助長應試考研。
取消研究生復試按考研初試分數錄取,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但并不符合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方向。研究生生涯是3年的科研生涯,很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術潛能。初試成績高,只能說明學生對這幾門課掌握得較好,或者是應試能力比較高,但這并不能說明學生的科研素養如何,所以這也是設置研究生復試的初衷,就是為了通過復試,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學術潛能,同時避免“唯分數論”。
研究生考試的專業課只考察幾門,并不能反映學生在該專業的全部能力,如果科研素養較差,被錄取為研究生以后,我想在未來的三年,對學生本人和老師都是一種折磨,更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尾言
取消研究生復試暫時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打消家長關于研究生復試存在貓膩的疑慮。那么就應該使研究生復試更加的規范,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讓每一分都有理可依、有據可依,復試選過程錄音、錄像,不用做自我介紹,進行抽簽復試。我想事在人為,只有將一切做得合理,那么這些問題將都不是問題。
此外,我認為當前的研究生復試絕大部分高校都是非常公正的,存在黑幕是非常小的可能。考生所需要做的就是將初試分數考得盡可能高,在復試的時候,將自己優秀的方面盡可能地展現給老師,只要表現地不是太過于糟糕,被錄取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那么未來定不會辜負你的每一分努力。加油,追夢人!
以上是有關取消研究生復試可能嗎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