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增加確認環節,全國各所高校的強基計劃招生正在進行中,與以往相比,2021年的強基計劃報名新增了確認環節。確認環節對報考強基計劃的學生有怎樣的影響呢?小編收錄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參考。具體詳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強基計劃增加確認環節
2021高考強基招生新增確認環節,棄考影響后續錄取
強基計劃
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36所雙一流大學入圍第一批強基計劃試點高校。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尤其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出后備人才的“強基計劃”,今年進入了第二年。2021年強基計劃已于4月8日陸續啟動報名,截至目前,多所試點高校發布了招生簡章。今年“強基計劃”有哪些變化?考生如何選擇學校?昨日,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并采訪了相關教育專家。
最大變化 增加“考生確認”環節
從試點高校已經公布的2021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來看,今年強基計劃相對于去年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考生確認”環節。
“考生須于6月11日至6月20日期間在報名系統確認是否參加我校測試并簽訂誠信承諾書。”在浙江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中,今年新增了“校考確認”環節,并表示未在規定時間內確認的考生,視為自動放棄強基計劃入圍資格及后續選拔環節。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簽了承諾書,就必須參加校考,否則將影響后續錄取。
北京師范法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也紛紛明確,考生需要在高考后登錄報名系統確定并簽訂承諾書,選擇是否要參加校測,一旦確認就必須要參考。
熱門專業 數理化排前三
對于許多高考考生和家長來說,“學什么專業”成為了擇校問題中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2021年,在已發布的高校招生簡章中,熱門專業都有哪些呢?
在已發布的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中,數學是各高校開設最多的招生專業,其次為物理學與化學,隨后是哲學、歷史學、漢語言文學等。
與2020年相比,今年不少高校開設了新的招生專業。山東大學增設了生物醫學科學這一專業,哈爾濱工業大學則首次開放工程力學專業。
培養方案 可制定個性化方案
入校以后如何發展?如何規劃未來?許多高校的招生簡章中明確了各自的培養特色。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必修課程板塊外,開設與培養方向有關的系列選修課程,實施完全學分制,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后,可以結合發展規劃和學習興趣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為了堅定學生的學術志趣,不少高校發布了本碩博銜接培養方案,在免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方面優先支持強基計劃學生,推廣本科畢業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等。
眾多高校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階段性考核與動態進出機制。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在前兩學年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轉入該專業或相近專業對應的普通班級繼續培養。
建議
想掙熱錢的考生慎報
重慶資深教育咨詢師、優考教育首席專家李雙全表示,考生在報考時需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強基計劃更加適合坐得住、靜得下來、有科研志向和家國情懷以及遠大抱負的考生。
“對基礎研究興趣不大或者想掙熱錢的考生建議慎報。”李雙全建議,如果考生特別看重強基的優厚的培養方案,就可以把專業放在第一位,求“穩”,適度降低“院校層次”;如果考生本身很優異,也可以把院校層次作為優先考慮,多一個機會“沖一沖”名校。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去年很多院校沒有完成強基的招生計劃,但并不意味著在這方面有“漏”可撿,強基計劃的選拔模式完全不同于過去的自主招生,很多高校去年出現缺額沒有招齊,是很好地堅持了選拔人才的標準和條件,做到了寧缺毋濫。
以上是有關強基計劃增加確認環節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