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位列與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是以工見長,理工結合,管、經、文、法、醫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許多莘莘學子的理想大學,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下關于華南理工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以及強基計劃的政策分析。
華南理工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根據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經批準,我校2021年繼續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華南理工大學強基計劃”),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有擔當、有情懷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1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勞精神的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名。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考生高考文化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須達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下同)第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份確定的部分特殊類型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
該類考生須同時滿足以下兩項條件:
(一)考生高考文化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須達到所在省第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份確定的部分特殊類型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
(二)獲得全國中學生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等獎、二等獎。
二、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
我校強基計劃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等省試點招生,各省招生專業及計劃數詳見報名系統。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時間和方式
4月8日至30日考生可登錄華南理工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按要求準確、完整地完成網上預報名。
報考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每位考生只能填報一個專業志愿。志愿具體填報方式、填報時間等以報名系統為準。
(二)考生須參加統一高考
(三)入圍資格認定
6月11日至21日,兩類考生均須登錄報名平臺進行報考確認,逾期未確認視為放棄報考我校強基計劃。
6月26日前,對于第一類確認報名考生,經審核后,在滿足報名條件要求的考生中,先按專業分類,再依據高考文化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結合我校分省招生專業計劃數的六倍確定各省入圍我校考核考生名單(末位高考同分考生都予以公布入圍)并公示入圍標準。對于第二類確認報名考生,經審核后,如滿足報名條件要求,將不受各省計劃數限制,直接入圍學校考核。
四)學校考核
6月27日至7月4日期間舉行學校考核(含面試和體質測試)。我校將嚴格執行教育部關于特殊類型考試招生工作相關規定,嚴格遴選面試專家組成員,采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簽的方式,測試全程錄音錄像,確保公平公正。
學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將視本地疫情防控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屆時會再進行通知。
1.面試
對于第一類考生,面試主要考察考生對所報專業的興趣、創新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于第二類考生,我校將單獨組織相關學科專家進行專業面試,主要考察考生在相關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邏輯思維與創新能力等。
2.考生綜合素質檔案的使用
考生綜合素質檔案將提供給面試專家作為面試評分中重要參考依據之一,重點考查政治思想品德、科研素養、吃苦耐勞精神等。
3.體質測試
體質測試主要考察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不合格者無
入選資格,具體測試辦法另行通知。
4.學校考核成績
學校考核成績=面試成績(百分制)。
(五)錄取
1.綜合成績折算
綜合成績=高考文化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85%+學校考核成績/100×750×15%,高考文化成績滿分非750分的省份按照750分折算。
2.確定錄取名單
對于第一類考生,按照志愿優先的原則,根據考生志愿、強基計劃綜合成績及我校在生源省的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和計劃數依次確定錄取名單及錄取專業。當強基計劃綜合成績相同時,各省按高考文化成績、高考數學成績、學校考核成績排序原則排序。
對于第二類考生,經過面試,達到我校相關專業要求,綜合成績達到所在省第一類考生最低錄取綜合成績的,予以錄取,計劃數不受各省計劃數限制。
我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并報各省級招生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
我校于7月初公布錄取名單并公示錄取標準。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后續高考志愿錄取,一旦錄取,不予退檔;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后續各批次高考志愿錄取。
四、培養方案
華南理工大學強基計劃致力于創新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模式,加快構建資源優先投入的長效機制,培養家國情懷和全球視野兼備,三力(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卓越,能夠勇攀世界科學高峰、引領未來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一)實施多階段、動態性進出分流機制
學校對強基計劃學生實施動態管理,在第三學期初、第五學期初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每次評價排名后15%的學生需參與答辯。答辯成績排在后50%的學生,原則上回本專業普通班就讀。強基計劃各專業在每次綜合評價后遴選增補優秀學生,補充名額不得超過轉出的學生總數。強基計劃學生原則上不得轉專業,特殊情況下須轉專業的,轉專業范圍限于本校強基計劃專業,按《華南理工大學全日制本科生轉專業管理辦法》執行。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原則上不得再轉專業,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
(二)實行“3+1+X”本碩博銜接培養
強基計劃采用“3+1+X”(“X”碩士生為2 或3 年,博士生為4 或5 年)本研銜接培養模式(各強基計劃專業可根據學科專業特點選擇培養模式),即學生前三年學習本科課程,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素養;第四年可提前進行研究生課程學習,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從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學籍,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學生在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開展學科交叉培養。
(三)提供優越的激勵和配套措施
強基計劃先進班級及先進個人單獨評選,“學校獎學金”獲獎比例為本班學生人數的40%。強基計劃學生實現成長過程的“三個一”,即在本科期間有至少一次出國(境)學習經歷,至少參加一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至少有一次獨立作學術報告的經歷。在強基計劃班級推行本科榮譽學位項目,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可申請“華南理工大學榮譽學士學位”。
五、其他說明
(一)關于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臺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我校。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臺省份,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地各中學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后,統一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
(二)對于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并將有關情況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并視情節輕重給予3年內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后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當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三)強基計劃錄取考生入學后原則上不轉專業,本科階段轉專業范圍原則上限于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之內。
(四)選拔測試期間,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費用自理。入圍學校考核的家庭經濟困難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請,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費和住宿補貼。
(五)學校未委托任何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
六、監督保障機制
(一)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工作在華南理工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培養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招生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和實施。我校在實施本簡章的過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開、選拔方法公平、錄取標準公示。
(二)我校將對錄取的學生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對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按教育部相關規定處理。
(三)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工作接受華南理工大學紀委辦公室全程監督,并接受社會監督。
華南理工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政策分析
先說結論,簡短版把握核心:
1、華南理工強基計劃未公布具體招生人數,需等到4月8日登錄報名系統方能確定各省招生計劃數。
2、華南理工強基計劃的入圍比例變為6倍,這意味著有入圍分數線可能大幅下調。
3、華南理工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破格入圍條件、限報1所高校的限制均無變化。
4、華南理工強基計劃新增高考出分前的考生確認環節,未確認者自動放棄強基資格。但是即便有這些舉措,入圍線仍未必會出現明顯下降。
以下是詳細分析:
招生專業
◆招生計劃數:未公布
2020年華南理工的招生計劃數為90人。
2021年華南理工尚未公布具體的招生計劃數,詳細的分省招生計劃及總計劃數要等到4月8日報名正式開始后,方能在報名系統中查看。
◆招生專業:文理基礎學科
2021年華南理工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包括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化學類(含應用化學)、生物技術(更偏生物工程)。招生專業與去年相同。
需要提醒的是,即便化學類、生物技術類專業在部分高考改革省份未強制選考物理+化學,但這兩個專業(類)的培養計劃都包含大量物理、化學基礎課程。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然棄考物理和化學,進入大學后可能會更加吃力。
招生簡章還明確,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入學后即便需要轉專業的,也只能在強基招生范圍內轉。
招生簡章中還明確:轉出強基之后不享受強基相關的政策資格,且喪失保研資格。該條規定可能會讓不少學生和家長對報考華南理工強基有所遲疑。
對該條規定應作如下理解:華南理工強基并未明確本科階段是否允許自愿放棄并退出強基的制度,只規定了因因考核不合格而退出強基。一般來說,此類考核會依據學生的GPA、科研情況,或通過類似八年制臨床醫學的轉段考試篩選(考試的區分度不會太大)。
未通過考核的學生,GPA和科研情況也極有可能不符合教育部或校方的保研最低要求。換言之,在不開放本科階段自愿放棄并退出強基的政策的情況下,“退出強基即喪失保研資格”這一規定更多是一種額外的宣示和儆戒。
最后,“招考問答”中也直接明確:華南理工強基錄取的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可轉至其他交叉學科方向進一步深造。這對于工科專業更占優勢的華南理工來說,是更合理的培養方案。
◆理科生如何選擇華南理工強基計
華南理工的優勢學科集中在工科專業,以及工科聯系較為緊密的數學、化學和生物專業。2017年,華南理工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其中,材料、化學、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進入“雙一流”學科名單。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華南理工的數學、化工、材料、食品科學與工程等一系列專業,亦名列前茅。
華南理工同時發布了強基計劃詳細的培養方案(包括完整的課程體系)。與其他工科優勢院校一樣,華南理工的培養方案中同樣強調了基礎學科與工科的交叉與結合,并在課程當中設計了相當多的基礎學科與對應工科相結合的課程。
其中化學包括應用化學(可以理解為化學與化工的銜接)方向,雖然不等于化工專業,但化學類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和深造方向與化工、材料重合度較高。而化工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也屬于化工的臨近學科)又是華南理工大學有較大優勢的專業。
如果有意向往化學化工方向發展,華南理工的強基計劃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要提醒的是,華南理工在保研政策上相較其他985院校,并無明顯優勢。
以華南理工2021屆本科畢業生為例,1593人選擇國內深造(28.2%),保研共1197人,集中在機械、土木、電子、材料等院系。保研率為19.6%,屬于985高校中等偏低水平。
其中,814人選擇本校保研,占保研總人數的68%,其余選擇中大(51人)、清華(17人)、中科院系統(16人)、北大(14人)。
一般來說,在絕大部分高校,理科基礎學科的保研率會高于其他專業。但從歷年情況來看,華南理工理科院系的保研率并不算太高,在部分年份甚至低于平均比例,也低于部分分數線更低的原985、211院校。
由于華南理工在各省的分數線和位次相差較大(北方學生和家長對該校的了解程度較低),如學生能夠進入北師大、南開、中大、川大等院校,華南理工或許不是最優選擇。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華南理工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以及政策分析,希望給到大家有利的幫助,想要了解到更多有關信息,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