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考試十分重要,但是填報志愿也與其不相上下。不少考生和考生父母在上面犯起了選擇困難癥。那么高考填報志愿到底該怎么填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轉出門檻有所降低,部分學???ldquo;零門檻”申請
記者梳理發現,部分高校目前的轉專業制度均設置了一定門檻,在時間節點上也有所規定。
中山大學的條件較為嚴格,確有專長、有特殊困難或有某種疾病、生理缺陷的學生才能轉專業。入學未滿一學期、由外校轉學、已轉過一次專業、在校期間有違紀等行為、必修課專選課平均學分績點低于2.0等情況的一般不予轉專業。
暨南大學除招生時有明確規定不能轉專業外,平均學分績點在當前就讀專業同年入學學生排名30%(不含)-50%(含)的學生,原則上可申請本校區內轉專業;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平均學分績點在當前就讀專業同年入學學生排名前30%(含),可申請跨校區或本校區內轉專業。申請年限為在校時間滿一學期且未超過兩學年,每位學生有兩次(大一、大二)申請轉專業的機會。記者了解到,暨大今年轉專業的條件相對往年放寬了不少。
南方醫科大學的學生在大一、大二的下學期有2次專業調整機會,申請轉入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兒科、麻醉學、精神醫學等專業將要求平均績點不低于年級前10%;申請轉入其他專業的,沒有學習成績的限定性要求。
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學生轉入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及針灸推拿學專業只能在大一申請,且申請者必修課、限選課加權平均學分績點不低于2.0,專業排名前30%,無課程不及格。申請轉入其他專業的,大一大二均可提出申請,不受上述條件限制。
部分高校的轉出門檻則相對更低,如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的學生可按興趣“零門檻”申請專業轉出,經新專業學院考核同意即可轉入。其中,廣外賦予學生兩次“無門檻”轉專業的機會;廣大學生有多達四次轉專業的機會。
轉入專業有條件限制,需有充足學位數
記者留意到,盡管目前不少高校已逐步降低轉專業的要求,甚至實現轉出“零門檻”,但仍有一定的轉入標準,如轉入專業需有充足學位數量。
其中,華南理工大學的轉專業制度相對多樣化,普通類本科生均有三次轉專業機會:第一次是在入學階段,通過校內二次選拔進入部分教改班以及廣州國際校區專業;第二次是參加第三學期初的全校范圍轉專業;第三次是參加工業工程等專業以及工業設計(信息與交互設計)等復合型人才培養教改班的選拔。學生轉出時實行“零門檻”,不設條件。轉入方面,各專業根據接收能力和專業要求提出條件并提前公布。每個學生最多只能轉一次專業。
華南農業大學本科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轉出無門檻,轉入有標準”已成為普遍趨勢。華農學生符合基本條件都可以申請轉出,而轉入學院通常根據專業學科的師資情況、學科特點、專業培養目標等情況提出轉入條件和招收計劃。為避免專業結構失衡,原則上各學院轉入學生人數不得超過本學院一年級實際招生人數的15%。
廣東工業大學教務處處長李麗娟表示,在校無違紀的學生只要符合高考志愿填報服從專業調劑或有專業特長等任一條件便可申請轉專業,之后由擬轉入專業所在學院按照公布的考核方式,對申請人進行知識及能力的基礎綜合測試,擇優錄取。
廣東財經大學轉專業面向普教本科二年級學生。學生累計平均學分績點的排名須在同年級同專業的前40%,錄取遵循志愿優先,再根據學分績點擇優錄取,每個專業轉入人數不超過該專業本年級調整前實際在讀人數的30%;當年沒有招生的專業不接收學生轉入。
輔修專業選擇多,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除了推行轉專業的政策外,各高校還有輔修專業培養制度,給予學生拓寬專業、提升能力、發展興趣的機會。
據悉,華南理工大學今年開設了金融學、工商管理、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設計、廣告學等輔修專業。此外,為推進工科與醫科、理科等其他學科開展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華工還通過線上與線下授課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可跨學科輔修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數據技術)、金融學、音樂學等微專業方向。學生修滿學分且成績合格即可獲得學校授予的微專業合格證書。
廣東工業大學的一年級本科生,若主修專業沒有不及格課程,且平均學分績點在2.5以上可申請攻讀輔修專業。目前,該校開設有工商管理(管理學學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學學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學學位)、法學(法學學位)、金融工程(科技金融方向,經濟學學位)等五個輔修專業。需要說明的是,廣工申請修讀的專業須與主修專業分屬不同學科門類,才可取得輔修學位。
暨南大學入學滿一年的本科生或非輔修專業在讀學生,原則上平均學分績點2.5以上、學有余力的均可報名輔修。每名學生限選報一個專業。輔修學士學位在主修學士學位證書中予以注明,不單獨發放證書。
轉專業機制給予更多選擇機會
要順利轉成卻沒有想象中簡單
華南師范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李盛兵表示,轉專業制度給予學生選擇試錯機制,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值得肯定,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做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高校不宜過度地以轉專業政策吸引學生,否則容易讓學生盲目追求熱門專業,輕易放棄本專業的學習。“先入學校,再謀求轉專業的‘曲線救國’做法并不可靠,轉專業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學生必須先努力學習原專業,才能達到不學該專業的目的。”他建議考生,選擇專業一看自身興趣,切忌從眾跟風;二要分析專業的社會需求;三要了解學校的辦學特色,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辦學類型來分析某個專業是否為學校的優勢專業、特色專業。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高考報志愿的全部內容。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希望大家都能成功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