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新政策出臺2021年,上海中考新政的發布一時間引起了家長們的熱烈討論,那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名額到底如何分配呢?今天小編孩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上海中考新政策名額分配的相關信息,隨可圈可點網小編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上海中考新政策出臺2021年
從2022年開始,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以下簡稱“優質高中”)將拿出其招生總計劃數的50%-65%來進行“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招生計劃”,剩下的名額則通過高中自主招生和統一考試招生來錄取學生。所謂“名額分配”,即把前述優質高中的招生名額,根據科學、均衡的分配方法,分配到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
3月16日下午,上海市教委發布了《上海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改革實施辦法》(以下簡稱“中招新政”)。根據新政,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則上都能拿到市優質高中分配下來的名額,最大限度保證學校之間的平等。長期困擾上海中小學生家長的初中擇校等問題,或將隨著這一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而逐步緩解。
“如果說高考是指揮棒,那中考就是定海神針。改革后的中招,選拔性與教育性都得到了較好的照顧,甚至將教育性置于選拔性之前。”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周彬長期關注教育的“區域性掉隊”問題。他告訴記者,上海此次出臺的中招新政把優質高中的大多數名額分配到各區和各個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區域性掉隊、學校掉隊,防止出現塌方式的“教育荒地”,“我們常說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但實際上,讓一個區域、一所學校掉隊,比讓一個孩子掉隊對社會公平的傷害更大”。
優質高中一直是上海家長的“必爭高地”。這樣的競爭態勢,甚至直接傳導到了小升初階段。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家長又把初中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些在初中入學階段已經掐了尖的學校,到了中招時又能獲取較多的優質高中名額分配。層層傳導之下,初中學校之間也拉開了差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這次上海公布的中招新政,意在進一步促進校際均衡發展。
比如,針對上海市委屬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主要是指上海民間所謂“四大名校”),新政明確要求其拿出招生計劃總數的65%用于名額分配。而這65%名額中的80%,要求根據上海16個區的在校初中生人數占比分配到區;另有20%的比例以均衡、隨機的原則分配給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
其余由區教育局管理的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均為“區屬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這些學校如何招生,決定了大多數上海普通孩子的未來選擇。
根據中招新政,包括“八大金剛”(高考成績僅次于“四大名校”)在內的區屬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將拿出50%-65%的招生名額用于名額分配。其中,30%分配到16個區,70%分配到“本區內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確保每個不挑生源的初中都有一個名額。
比如,一所區屬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計劃數為400人,拿出60%共計240人進行名額分配,那么其中將有168人分配給本區內的初中。假設本區有100所不挑生源的初中,那么優先確保每所初中各得到1個名額,剩下的68個名額將根據這些初中當年度中招報名人數占比情況進行分配。如果一所該類高中招生計劃數太少,不夠所有初中分配,那么將采取均衡隨機的方式決定哪所初中得到名額。
假設上海某區共有5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那么該區范圍內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都能至少獲得5個名額分配到校計劃。
“這一方面可以促使優質高中從‘搶生源’轉變為‘育生源’,另一方面又能讓每一所初中學校都能看到更多希望,優質高中可以引領初中辦好學。”周彬說。
上海市三門中學是一所“新優質學校”,也是上海“強校工程”校之一。該校校長秦娟注意到,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將有一個“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這個分數線通常較優質高中的中考錄取分數線低不少,但也確實是一條品質控制線。“假如初中校分到3個名額,最后卻只有兩人達線被錄取,這就沒有充分發揮政策紅利。”秦娟說,不挑生源的初中要牢牢抓住這次生源變化、制度紅利帶來的機遇,因材施教,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特別是一些相對薄弱的學校,原來可能重心放在補差上,現在則須拔優、促中、補差三管齊下”。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上海市教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從起初的小學、初中“公民同招”,公辦、民辦學校站在同一起跑線,民辦學校不再有通過提前面談挑選學生的權利;到后來的民辦小學、初中“超額搖號”;再到現在的高中招生改革,把更多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給不挑生源的初中。上海教育的每一步,都距離教育優質均衡、教育公平更近一些。
“我們的重點是引導學校從‘選好’學生轉變到‘教好’學生上來,最大可能地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差距。引導家長更加關注家門口的學校。”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出臺的中招新政有望對上海小升初產生更加正向的引導。
上海中考新政策名額分配
委屬的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和交大附中,俗稱“四校”,屬于試點“探索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四校政策解讀
目前試點“探索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的上海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4所學校(以下簡稱“四校”)的名額分配計劃分配到區,其中的20%(即65%×20%)僅分配到相應區的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其余的80%分配到相應區的所有學校。四校可統籌使用本部和分校的招生計劃,依據各區實際報考人數、各高中學校住宿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投放計劃,實現四校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招生計劃覆蓋到16個區。
解讀: 我們以上海中學為例,假設上中該年計劃招生100人,那么通過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的人數將占據計劃總數的65%,也就是65人。由于四校沒有區屬,所以四校的名額分配并不是拿來分配到校的,而是全部“分配到區”模式。在65人里,有百分之20%也就是13個名額將分配到各區不選擇生源的學校中去(主要是指公辦學校),其余的52的個名額將分配到各區所有學校(包含民辦學校)。
區屬市重點學校解讀
原文:區屬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50%—65%的招生計劃由市和區教育行政部門分別分配到有關區和初中學校,其中的70%分配到不選擇生源的每所初中學校(以下簡稱“名額分配到校計劃”),并逐步擴大該比例;其余的30%分配到有關區(以下簡稱“名額分配到區計劃”)。具體分配原則如下:
1.按照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凡采用對口入學(主要指戶籍對口和學校對口)、搖號入學,不挑選學生的學校,均可視為不選擇生源的學校。名額分配到校計劃向對口入學、搖號入學、統籌入學的學生分配,學生須在畢業初中學校在籍在讀3年及以上,原則上不得集中分配到個別班級。藝體特長生原則上按當年度藝體特長生中招政策執行。具體分配方案由各區教育局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制定。
2.名額分配到區計劃中的90%-95%分配到外區,其余分配到本區,具體比例將根據當年城鄉教育發展狀況及各區實際情況,由市教委和各區教育局共同商定。
隨著中考的時間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考生感受到了中考來臨前的緊迫感。
綜上就是可圈可點網小編整理的全部關于上海中考新政策出臺2021年和上海中考新政策名額分配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上海中考新政策的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