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2021,,距離九月份的開學已經越來越近了,在疫情的情況下大家也是比較關心開學的相關措施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 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措施的最新消息,有需要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2021
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近14天以來有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以及重點關注地區(名單動態更新)的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的同學,暫不返校。
2.近14天以來有其他疫情關聯地區(名單動態更新)的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的同學,返校前須提交14天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和健康“綠碼”,到校后先進入健康觀察點,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呈陰性后進校。
3.返校前均須通過線上“師生綜合服務大廳”的“返校登記”模塊提交申請,提交14天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經審批后刷“校園一卡通”進校,到校后應及時銷假。
4.在校生要做到“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聚集”,做好自身防護。如需臨時出?;螂x京,在線上“師生綜合服務大廳”的“請假銷假”模塊進行申請,經審批后刷“校園一卡通”出校。獲批臨時出校的,不得前往中高風險區、重點關注地區和其他疫情關聯地區,當日刷“校園一卡通”進校。獲批離京的,再次返校時按照第1、2、3條執行。
5.走讀生要做到“非必要不入校”。如需臨時入校,在線上“師生綜合服務大廳”的“請假銷假”模塊進行申請,提交14天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經審批后刷“校園一卡通”進校和當日出校。
6.堅持每日健康報告制度,通過“i北理APP”進行健康信息申報(輔導員將與新生建立聯系并指導其登錄)。如有本人身體不適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社區(街道)和學校,落實“雙報告”制度。為了本人和他人健康,不得有任何瞞報、遲報、誤報。
7.以上未盡事宜,可以與輔導員聯系,一事一報、一事一議。若疫情形勢變化或上級要求有新的調整,屆時另行通知。
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簡介
櫛風沐雨,北京理工大學伴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歷久彌堅。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學校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學?,F設有19個專業學院、9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醫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先后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學兩個學科進入前1‰。近年來,學校結合傳統優勢和長期發展需要,重點建設“5+3”個學科群——“高效毀傷及防護”學科群、“新材料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復雜系統感知與控制”學科群、“運載裝備與制造”學科群、“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和“特色理科”學科群、“醫工融合”學科群、“軍民融合與創新發展”學科群,形成“優勢工科引領帶動、特色理科融合推動、精品文科輔助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學科整體建設布局。學?,F有教職工3400余名,匯聚了27名兩院院士、40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和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0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擁有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北京理工大學航模隊奪得2018年英國國際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大賽載重飛行冠軍;機器人隊斬獲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國際挑戰賽總冠軍;“飛鷹”隊代表中國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國際機器人挑戰賽中再次冠軍,成功衛冕;實現國際賽場連續四年奪魁;累計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6項、銀獎7項、銅獎12項;”累計獲全國“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15項;累計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13項、銀獎11項、銅獎3項;累計在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獲獎36項。近五年,學校本科生就業率97%,研究生就業率達98%以上。面向國際,學校已經與6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的346多所高校簽訂校級合作協議,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俄羅斯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以色列理工大學、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等70多所合作院校設立學生交換項目,形成人才培養國際化的全球網絡。
矢志創新,北京理工大學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奉獻世界科技發展中展現擔當。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學校曾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臺 20 公里遠程照相機等,在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遠程壓制、軍用信息系統與對抗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了國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中,學校共參與了受閱裝備中12個空中方隊中的10個方隊、32個地面裝備方隊中的26個方隊的裝備研制工作,并直接參與了多項數字表演與仿真任務、焰火技術任務和彩車設計的技術保障工作。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等過程中,學校研發的多項技術均有優異表現。“十二五”期間,學校科技投入總量近100億元,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牽頭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5位,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專用項目獲獎數目方面位列全國高校第3位,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總數、授權國防專利和有效國防專利數均位列全國高校第1位。2016年,牽頭獲得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017年,牽頭獲得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018年,學校牽頭獲得6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9年,學校牽頭獲得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多項科技成果直接服務國計民生重大項目中。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2021和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措施的具體信息,大家可以根據小編整理的信息進行參考,更多相關的內容也可以點擊可圈可點進行搜索。
【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2021 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措施】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