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教育與教育學》嗎?《教育與教育學》是教育學里的常考章節之一,下面將廣東省各地市最近年的有關教育與教育學的考試試題收集匯總,供大家自我測評和練習使用。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單選題
1.在教育史上,( )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學應該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應該充分運用心理學去論證教育學上的各種實際問題,給教育工作以理論說明的人。
A.赫爾巴特 B.洛克 C.裴斯泰洛齊 D.贊可夫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獨立階段相關人物。A項赫爾巴特被稱為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代表人物。他將心理學和倫理學作為教育學的基礎,最早把心理學引入教育學;B項洛克提出白板說和紳士教育;C項裴斯泰洛齊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D項贊可夫提出了一般發展理論。根據題干中給出的以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基礎,可以聯想到赫爾巴特的兩個基礎,教育學以倫理學和心理學為基礎。故選擇A項。
2.( )是教育所固有的規定性,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
A.教育職能 B.教育價值 C.教育本質 D.教育手段
2.【答案】C。解析:教育的本質屬性指的是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A項教育職能是指社會組織、機構以及國家在實施和管理教育方面的責任與作用。我們一般說的是學校的教育職能,學校教育職能的完成意味著教育功能的實現。教育功能是學校教育職能實現的自然結果。B項教育價值是教育對人和社會的意義或作用。D項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為達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活動方式和方法的總稱。ABD 與題干表述不符,故選擇C選項。
3.通過教育使個體習得相應的社會角色規范和意識,獲得適應環境的能力,這屬于教育
的( )。
A.個體謀生功能 B.個體享用功能 C.人口功能 D.經濟功能
3.【答案】A。解析:A選項教育的個體謀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過個體社會化,將社會文化行為規范傳遞給新一代,使他們獲得未來社會生活或職業生活中相應的角色和意識,以便他們在進入社會生活時能盡快地適應新環境。另一方面,教育要傳授何以為生的本領。個體謀生的需要要求教育必須教人“學會生存”,在當代,這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整個終身教育的職責。B選項個體享用功能主要體現在人接受教育與獲得幸福的關系上,主要體現在:首先,教育能夠充分滿足人的本能需要,奠定個體幸福的基礎;其次,教育提升人的認知水準,豐富人的情感世界,給人以體驗和感受幸福的功能。C和D均屬于教育的社會功能。根據題意描述,教育使個體習得社會角色規范和意識,然后適應環境,也就是說教育可以讓人學習社會角色規范,獲得能力去適應社會生存,這體現了教育的個體謀生功能。故答案選擇A。
4.在原始社會時期,教育主要是“生活教育”,在生產生活中進行;在封建社會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實行思想專制主義教育;在20世紀以后,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而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根據不同時期教育所具有的自身特點,說明教育的( )社會屬性。
A.永恒性 B.相對獨立性 C.繼承性 D.歷史性
.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教育社會屬性的理解。教育的社會屬性有:(1)永恒性。永恒性強調教育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社會現象,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便會存在教育;(2)歷史性。歷史性強調在不同的社會或者同一社會的不同的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3)相對獨立性。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強調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特點和規律,具體表現為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題干中強調在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封建社會時期和20世紀以后的時期等不同階段,教育的培養目的是不同的,體現的是歷史性中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教育目的是不相同的這一特點,屬于教育歷史性的社會屬性表現,故本題答案選D。
5.教育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集中體現在( )。
A.為人類社會所特有 B.培養人
C.具有歷史性 D.起源于勞動
5.【答案】B。解析: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6.“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オ而
教育之,三樂也”這是我國“教育”概念的最早出處,提出該觀點的典籍是( )。
A.《孟子·盡心上》 B.《中庸》
C.《荀子·修身》 D.《學記》
6.【答案】A。解析:在我國早期文獻中,教和育有著不同的含義。《學記》中指出:“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則認為:“修道之謂教。”《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孟子·盡心上》篇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語,是“教育”一詞的最早表述。
二、多項選擇題
1.二戰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之一為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 )等。
A.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B.管理模式的多元化
C.辦學形式的多元化
D.培養目標的多元化
1.【答案】ABCD。解析:教育的多元化是世界物質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故本題選擇ABCD。
2.杜威在對教育性質的判定上,提出了三個核心的命題,即(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長”
C.“教育即文化”
D.“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或改組”
2.【答案】ABD。解析:在對教育性質的判定上,杜威提出了三個核心的命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和改組。這三個命題密切相連,揭示了杜威對教育基本問題的看法。故本題選擇ABD項。
三、判斷題
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說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針對性。( )
1.【答案】√。解析:家庭教育的針對性是指家庭教育是個別進行的,而且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比較了解,因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一般都能根據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身體狀況、個性等具體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實用的家庭教育內容。“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說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針對性。故該說法正確。
2.在階級社會里,教育目的取決于統治階級的利益。( )
2.【答案】√。解析: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的教育目的取決于統治階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實際上,每個統治階級都是通過它的代表人物或國家機關提出它的教育目的。因此,在階級社會里,教育目的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所以說法正確。
3.教育通過喚起個體的主體意識、發展其主體能力、促進其創造性的增長而最大限度地
開發個體的獨特價值。( )
3.【答案】√。解析: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指教育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和作用,也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包括促進個體社會化和個體個性化的功能。其中,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體現在教育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發展;教育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展,形成人的獨特性;教育開發人的創造性,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故題干說法正確。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網小編為大家講解的2021廣東省教師招聘考試試題的相關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