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高考狀元現狀,3000高考狀元無一成才,馬上就要高考了,提到高考不可避免的就會想到成績,有成績那就會有高考狀元,我國的高考每年一次,已經延續了很多年了,而高考狀元加起來也不少了,那為什么我們后來都沒有在聽到關于高考狀元的消息了呢?是進入大學泯然眾人了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時間過得還真是快,轉眼間2021年高考近在咫尺,想必現在不少考生已經進入了緊張忙碌的備考最后沖刺,隨之而來的還有面臨高考的緊張感。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從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以來,共產生了3300多名高考狀元,其中只有一少部分高考狀元真正成才,絕大多數高考狀元沒有成為行業領袖。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能夠成為高考狀元的人自然是能力強、學習好,但現在中央教科院卻統計出了這樣一組數據,實在是令人疑惑不已:高考狀元怎么就沒有成才呢?
一時間,網絡上都是關于30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才的討論,不少網友也開始詢問:哪些令人羨慕的高考狀元,到最后都去了哪里呢?
3000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引發網絡熱議
據了解,中央教科院這次的數據統計并不全面,分別對于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各100人進行了個人經歷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科學家能夠成功是與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有所聯系,但其他人獲得的成績卻與所受教育沒有什么正比例的聯系。
這項調查也說明了,所受教育以及高考成績是不能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行業標桿的標準。除了科學家需要一定的文化積淀之外,其他“家”并沒有這種說法。
我們都知道能夠成為高考狀元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也不能否認這些高考狀元所做出來各種努力。但中央教科院的院長也對此做出回應:創新不是靠高分教育教出來的!
高考狀元確確實實是優秀人才的代表,但是卻并不意味著考高分就已經能夠在相關領域成為人才。那些能夠考高分、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還有可能并沒有什么創新意識。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們都在思考自己如何取得好成績,在名校畢業之后能夠實現更好的就業、賺更多的錢,卻很少有人想到如何創新發展。
北大教授針對于高考狀元無一成才,直言批評:都是利己主義
其實了解高考的人應該都知道,每年的高考狀元大多是被清華、北大這兩所國內頂級院校所錄取,但現在已經有官方數據表示高考狀元無一成才,這也不禁讓人感到疑惑。
在去年,一些國家為了限制我國教育發展,還將國內13所高校進入了實體清單。但不少人也很快就發現了,在這13所高校當中卻看不到清華、北大的影子。
作為國內頂級學府,校內肯定也是學霸云集,但卻沒有被列入清單。關于這件事情,不少網友也是紛紛批評,認為這份名單就是在“打臉”清北。
而在前一段時間,北大教授錢理群就針對于這件事情給出了準確答案,同時也批評了這些高考狀元。錢理群表示:很多大學都在培養利己主義者,其中自然也包括北大這樣的頂級學府。
錢教授的這句話確確實實說明了問題的真正原因,而且根據近幾年來清北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多數學生都選擇了高薪工作,很少有人會從事科研事業。
狀元們大多為了自己的未來發展考慮,或高薪就業或出國留學。而那些能夠成為創新領域領軍人物的人才,卻很少是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未來發展都很不錯,但卻很少能有人成為棟梁之才
雖然在前面也說了高考狀元很少有人能夠成為某一行業的領軍人物,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這些高考狀元的未來發展還是非常光明的。
但是高考狀元很少有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這也是事實。我個人覺得關于這一問題,還是需要大學生自己來進行改變,轉變自己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普遍都認為應試教育雖然能夠培養出學習成績好的學霸,但是想要培養出真正的業內領軍人物或者是棟梁之才,也是有很大難度的。
所以,現在不管是高考還是中考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接下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寫在最后:
其實我覺得不管是高考狀元還是普通大學生,只要是能夠作出一些利于國家發展、社會發展的事情,不管是在什么工作崗位上都是一種成功。
對于學生們來說,努力提升學習成績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也請相信知識是真的能夠改變命運。
小編在這里祝大家高考順利,功成名就,以上就是小編對于3000高考狀元現狀所收集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熱點資訊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