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10天怎么安排 ,還有20天,2021年新高考將拉開序幕。 沖刺階段,如何復習才能確保高效?哪些地方還有提升空間,哪些是關鍵的“得分點”?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沖刺階段的復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倒計時10天怎么安排
語文
短短10天,語文成績不會有太大改變?那可錯了!復習時有的放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首先要側重回顧整理,抓住得分增長點。對于一些長期無法解決的突出難點可適當放手,將重點試題、筆記作一次整理,鞏固知識體系。古詩文復習,記牢、記準還得動動手,易錯字常寫,不要“丟低級分”。修辭、病句題應反復放到語境里,理解為什么對,為什么錯。文言文的翻譯練習要堅持,“字字落實,寧少勿錯”是關鍵。
其次要研究試卷,強化重點和難點。反復琢磨八省適應性考試試卷,強化考點,適應重、難點題型,規范答題意識。如現代文閱讀Ⅰ板塊重點把握議論文的知識要點,Ⅱ板塊重點突破小說與散文的藝術特色鑒賞;古詩文閱讀板塊把重點放在規范文言文翻譯、理解詩詞鑒賞術語上;語言文字運用板塊重點訓練語言連貫、修辭與標點、內容概括和句式變換;寫作板塊重點提升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論據運用、文章出彩、應用文文體寫作等技巧,尤其不可忽視任務情境。
第三要進行“保溫”訓練,確保手感不生疏。盡管高考日益臨近,仍要堅持每日積累作文素材。每天訓練以40分鐘為宜,多練典型題、新題,少練偏題、怪題、舊題。對于已訓練過的作文材料,可回頭看,吃透提示語,并劃出要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選引材料不要照抄,采用點題、扣題的形式更好。擬題要一目了然,“怪題”并不吃香。開頭不必標新立異,實際入題更穩。結構切勿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號。不會寫的字換個字塞進去,盡量不涂改,保持清爽卷面留下“印象分”。
數學
作為備受關注的高考數學學科,最后10天,我們應當如何復習應對呢?
回歸教材,重視基礎知識復習。首先要回歸教材,理清數學基本概念以及教材中的公式、定理。特別是新高考強調考查數學的本質,我們更加應當加強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復習與理解。此外,還需要適當關注教材中的課后閱讀材料。整理錯題本,解決過去的錯點,做題時注重通法通則,忌鉆難題怪題。
把握主干知識,以不變應萬變。正所謂“萬變不起其宗”,數學學科知識豐富,同時蘊含著多種多樣的數學思想方法,考前復習,應冷靜應對,切忌面面俱到。考前復習時間短,要立足于把握主干知識,理清主要模塊知識脈絡,線條宜粗而不拘細節。例如函數模塊知識的備考,應當把數學必修教材中的“函數”與選修教材中的“函數與導數”進行對接,重視函數的基本概念、函數的圖像及其基本性質,同時重視利用導數方法研究函數,將二者融合起來就行了。試題是不斷變化創新的,只要我們抓好了主干知識的復習,就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理順心態,經得起“解題挫折”。新高考,不一定最后面一個題就是最難的題,要有心理準備。復習與考試都需要有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可以化解許多壓力。有些同學由于較長時間處于高壓狀態下,高度緊張,容易導致“高考焦慮”或“考試抑郁”,復習效果甚微,考場上心慌意亂,拿到試題匆忙下筆,導致解題犯“低級”錯誤,要適當審題。考前適當做些基礎題或中等難度題,保持“題感”。
聽力能成“增分項” 寫作時間要留足
英語
英語復習,詞匯是基礎,這個階段,詞匯一定要重新過一遍。考生在加強詞匯學習時,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多讀、多記經典句式。
重視題型訓練,提高復習有效性。將學科知識整合,按基礎知識類型進行歸納,主要將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特殊句型結構等內容梳理一遍,形成知識網絡圖。模擬試題訓練要適度,落實基礎知識,不去做難題、偏題。
聽力是增分點,每天必須聽足二十分鐘,可多聽不同的主播聲音。聽力訓練放在下午最佳,盡量和高考時間同步。
每天堅持4到5篇文章的閱讀。閱讀理解要善于總結策略和技巧,避免主觀思維定式,要靈活處理語篇信息和深層理解。
完形填空一定要通讀全文,帶著選擇的單詞或短語通讀,邊讀邊思考,關注詞匯復現、上下文的邏輯線索和基本的生活常識,尤其要理解語篇的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間的聯系。
寫作是今年新高考的亮點。考生可積累一定的句型、范文,用好過渡詞和個別主從復合句,在提高檔次上下工夫。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讀后續寫”題型,要留足謀篇布局的時間。這里給出“三步法”,第一步是通讀語篇,提取原文主要信息。即理清人物、地點、時間、事件、原因和怎樣發展。第二步是構思注意邏輯。情節要合情合理,續寫內容和所給內容要注意邏輯性,還應符合現實發生的真實性。第三步是優化語言。不必追求高大上的詞匯,樸實自然、貼切的詞語更好。可適當的描寫側重點,緊扣段落首句的情景進行續寫,回避過多的心理描寫、場景和對話。
大結構爛熟于胸 小知識一見如故
歷史
2021年高考歷史學科的組考與命題發生重大變化,備考策略也需要進行調整。在沖刺階段,進行歷史學科的復習,不妨參考以下建議。
落實考點,顆粒歸倉。對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掃描,在閱讀教材時,考生需要緊扣文本、注釋和地圖。閱讀要做到逐頁、逐段、逐行、逐字、逐標點,同時結合前幾輪所做的筆記,提煉思維導圖,做到大結構爛熟于胸,小知識一見如故。同時,務必落實反復出現的經典考點。
研習真題,緊扣主題。今年起歷史的命題權下放到各省,這使得八省適應性考試的試題成為備考題型和風格研究的首要方向。總體上,命題風格與全國卷仍有較強的聯系,因此可選擇全國卷以及符合全國卷風格的試題進行訓練。回顧近年,歷史試題基本以主干知識、重要史實為依托,強調能力立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復習時,考生要關注近年、近月的熱點時政,要關注國家大政策方針,要關注國際熱點在時空上的歷史回望。
關注素養,承接創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歷史試卷的內在靈魂,考生要有專門的思考,并熟練運用到解題過程之中。高考常考常新是一個基本特征,新題型層出不窮,考生應對的最佳方法是強化讀題審題能力,細致、精準審題能闖過創新題型的第一關。但應對題材的新穎,需要具備扎實的歷史功底,甚至是接近歷史專業的學術能力,學有余力的考生可以找一找高等院校中的一些自主招生試題練練手,以期了解大學歷史研究的入門途徑,也算是承接試題創新的良策。
減少過失性失分 掌握“搶分”技巧
物理
重拾教材,就是與牛頓對話,與歷史對話,與編者對話,與未來對話,也與高考命題者對話。必修1、2,選修3-1、3-2可以粗看,大部分內容可以一目五行地閱讀。選修3-3、3-5則必須細看,一字不漏地閱讀一遍。
整理主干知識,整理錯題本。分單元、分章節、分模塊、分專題覆蓋每一個知識點。用屬于自己的一根主線將各部分串起來,就一定會有“一覽眾山小”的驚喜。
沉淀習慣,減少過失性失分。調查發現,考生幾乎每科都會有一處過失性失分。這些失分大致可分為:審題失分、情緒失分、策略失分、計算失分、筆誤失分。比如我在株洲二模考試閱卷時,曾發現過一位同學字母k的上部分寫在答題框的外面,在掃描時被切掉了。毫無疑問,從答題卷面來看,閱卷老師是不能給分的。
我也有幾個實驗題的“搶分”技巧。第一,記住幾種測量儀器的估讀,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方法要牢記在心。第二,實驗作圖題務必使用作圖工具。第三,實驗數據的處理一定要注意有效數字的要求。
計算題還得書寫規范,避免不必要的扣分。這里也有幾個答題技巧,比如用“方程”法搶分,切記計算題每一個有用的公式都是計分的。考生還可將計算題答題步驟,寫成一首小詩樣式,即一行一行地分開寫。同時要養成使用規定符號的習慣。例如,用R既表示半徑,又表示電阻;用E既表示電場強度,又表示電動勢,還表示能量。出現這種情況,可用此字母加上標或下標來表達。
基礎題不失分 錯題著重攻克
化學
作為湖南省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自主命制化學題的第一年,如何妥善應對是廣大考生、家長和老師都很關心的問題。
今年的試題很可能會在穩定的基礎上適度創新,體現湖南特色。關注主干核心知識永遠不會錯,如化學與生活、阿伏伽德羅常數、離子方程式、氧化還原反應、熱化學方程式、有機物官能團與反應類型、原電池與電解池、溶度積、實驗基本操作等仍是熱門考點。同時也要關注近年的新趨勢,如反應歷程題(含活化能、催化劑等)、物質結構題的新形式和與量有關的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新變化等。總之考題既會“濤聲依舊”也會“推陳出新”。
如何充分利用最后10天呢?
一是整理聽課筆記,歸納并熟記相關要點。如常見物質的顏色、同主族元素的元素符號和元素名稱、離子半徑比較的方法、典型的化學方程式等,將最基礎的知識和方法記牢,確保基礎題得滿分。
二是回看試卷和做過的錯題,反思和總結解題方法,規范思維模式。近年考題講究從真實情境出發、解決實際問題,但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一定在課內,在之前做過的題中都會有所體現。形成思維建模后,新情境迎刃而解,爭取難題得高分。
三是維持“手感”。最后二十天不必去鉆研難題,但還需練一練基礎套題,維持“手感”,保持好做題的狀態,一般兩、三天做一套就行了,特別注意要認真審題,規范作答,維持良好的思維和答題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四是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不管自己目前的成績如何,保持一份平常心,學習之余邀三五好友去操場走兩圈,適度活動一下身體,有了良好的狀態,加上高考題往往比模擬題做起來更順手,高考多得幾十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復習注重框架 答題注意控制節奏
政治
政治學科基本原理的復習,應遵循先框架后具體內容的原則。這一階段要注意對每一本必修進行整體把握,熟悉知識結構與脈絡,在此基礎上再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其次,遇到問題時要回歸教材讀細節。知識應用方面的錯誤往往來自于對基本原理的掌握度不夠,只記得標題,沒理解內涵,容易出現用錯的情況。另外,再次觀摩真題,分析高考真題的答案結構與要求,盡可能地模仿。
要在答題時提分,客觀題要用好直選法,不過分依賴排除法。排除法要求能去除知識性邏輯性錯誤。直選法更關注對題意的準確把握。當同學們答題過程中遇到對題肢二選一無法抉擇的時候,不要把精力過多地放在尋找知識性錯誤上。應該再次審讀材料,概括中心思想,研究哪個題肢更符合材料的主旨和問題要求,根據題意直接鎖定答案。
主觀題答題時,要增強結構意識、主體意識,用好知識儲備與材料提示,遵循由近到遠的原則進行合理聯想。注意問題的結構有助于提高答案的完整性。答案的組成最后與問題的結構是匹配的。要對問題的結構進行有效的分析,注重對問題的正面回答,分析部分要針對問題寫。讀好材料,分層次、分要點提取關鍵信息,合理處理材料,讓材料為回答問題服務。
在考試節奏方面,高考政治選擇題平均1分鐘以內一個,按照考試時間合理分配答題時間,按順序答題,遇到難題不要戀戰,過分消耗時間并不能提高正確率。主觀題平均10分鐘一個,可根據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交換答題順序。審題時應放慢節奏、審清題再作答。組織答案時要加快進度。
熟悉題型和考題分布 利于增加自信
生物
今年是新高考改革實行生物學科賦分的第一年。
首先,要把握高考生物的考試題型與考點內容。熟悉后有利于增加考試自信,增加得分。
失分的主要原因包括專有名詞寫錯、書寫不規范、用詞不準確;答題條理件不清,缺乏解題方法和技巧;長句應答,解釋生命現象的原因邏輯關系不清;遺傳圖解書寫不規范,不寫出“親本表現型、子代表現型”等必要的文字。若是伴性遺傳,要在表現型之后注明性別,如“白眼雌蠅”“色盲男性”。
對非選擇題,答題時建議用生物學專用術語回答,或用推理計算得出的符號或數據等回答。聯系所學知識,找到適合的專用術語,推理計算得出符號、數據等填空,力求準確、全面。當不知填什么或填多種情況都行時,不妨揣摩出題者的出發點,是為了考查中學里的什么知識點及相似的知識點。
生物科得高分的關鍵點是拿下選擇題,一般來說不會太難,應爭取拿滿分。
選修題盡量不失分。選修一以教材為本,識記為主,故只要考得不偏,拿滿分是可能的;為了平衡難度系數,選修三的題目也不會太難。
對于實驗題,為了使實驗描述更清楚應進行分組標號,如用甲、乙、丙或A、B、C。其次,在實驗設計中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排除一些無關變量的影響。如所用實驗材料要相同、實驗試劑要相同或大致相同、實驗器具要相同。另外,所用處理方法要相同且適宜。做好規范大題,較少失分,是成功的又一關鍵。
從模擬考卷入手 制定沖刺復習方案
地理
不少同學學習地理比較困難,地理不是優勢科目,而“得選擇題者得天下”,有一定道理,因為選擇題分值48分,占比大,往往比綜合題更易多得分,再通過賦分,高分效應明顯。我覺得同學們都要精通選擇題解題技法,首先,解答選擇題遵循的原則是細心。
其次,答題要做好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審材料,可圈出重要材料和數據。對文字材料,須注意時間、地點、新名詞等;對圖像材料,須注意圖名、圖例、指向標等;對表格材料,須注意單位、總量與比重等。
第二步是審題干。須注意關鍵詞、限定詞。
第三步是審選項。須注意選項的說法正誤、選項是否符合題意、是否為雷同項等。針對選項,常見的錯誤主要包括因果顛倒、前后矛盾、表述絕對化、概念混淆、表述錯誤或不完整、以偏概全或以點帶面等。
對此,主要通過排除法、比較法、優選法、逆推法判斷選項正誤。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倒計時10天 高考倒計時10天怎么安排 ”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